王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评论之一

作者:

王建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7-07 11:36:21

王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BR><BR>--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评论之一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也是卢沟桥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回顾历史,从伤痛中汲取那场人类浩劫带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凝视现在,在发展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我们展望未来,在希望中找寻中日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契机。

78年前的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开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正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缅怀先烈,祈愿和平。

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有些人似乎仍然沉湎于历史的争议之中,过于关注历史功绩,有人刻意贬低敌后战场的作用,还有台湾官员以健康状况为由,表示不鼓励老兵赴大陆参加9月的大阅兵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历史感的不明智的举动。

70年前所取得的那场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胜利来之不易。在诸多因素中,可以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一个基本条件。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捐弃前嫌,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由此停止了持续10年之久的内战,集中力量共同对敌。抗战胜利是中国全民抗战的结果,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各爱国党派、各民族、各社会阶层共同奋斗的结果。

70年过去了,如果我们还沉迷于一些历史纠葛,争论谁的功劳更大,谁是抗战的惟一领导者,其实并无意义。

这种说法,其实是割裂和对立了两个战场的作用。实际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开辟出一个个抗日根据地,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日军不得不多次调集重兵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敌后军民顶住了日军的残酷扫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可见,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大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没有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很难抵御住日军进攻的。

仅仅拿一些数字来做比较,认为敌后战场无关紧要,其实是讲不通的。首先,不考虑各种条件,以同一标准来衡量两个战场是没有道理的。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有170万人,而中共领导下的红军不足5万人,留在南方的游击队万余人左右。两支军队武器装备的差距也非常大。现实的力量因素,决定了国共两党的军队承担了不同的作战任务。拿两支数量与装备均差距较大的军队进行绝对数的比较是没有道理的。正如我们在观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盟国军队一次战役可以消灭德军十几万乃至数十万人,而正面战场一次战役歼敌人数能有多少呢?难道我们能不顾各国国力与军力的不同,强行以数字来比较中国战场与世界战场,能说中国的抗战无关紧要吗?如何看待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与如何看待中国战场与世界战场,其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不应犯思维方法上的错误。

其次,一些人所列的数字并不准确。据统计,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毙伤日军约85万,敌后战场毙伤日军50多万。考虑到敌后战场的情况,这样的战绩是足以令人骄傲的。敌后军民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据统计,八年抗战中,仅八路军伤亡就达34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达700余人。

中共以自己抗战实绩向人民表明,她是一个积极抗日的政党,是一个对中国命运负责任的政党。坚持抗战,使中共赢得了民心,壮大了力量。到抗战结束时,中共所领导的军队已发展到约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余万,根据地面积总和近100万平方公里,领导着近1亿人民。1944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战场出现了溃败局面。在这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可以说,随着战争的推移,敌后战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领导和示范作用。

纪念战争是为了和平,回顾历史是为了未来。在抗日战争已经远去70周年之际,人们要做的不是争论功绩。抗战的历史已经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与前提。依靠全民族的团结,我们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在纪念这一胜利时,我们再次展现这一团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中国人民应该共同纪念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胜利,并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镜鉴,携起手来,共同开拓和平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建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编辑:刘梦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