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外交“新常态”之新体现在哪里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03 09:20:04

英媒:中国外交“新常态”之新体现在哪里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新华社发)

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远达)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中国参与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际高层会议。有英国媒体分析称,最近一年来,中国外交非常活跃,领导人足迹遍及世界,中国外交越来越积极主动,表现出若干“新常态”的特点;与此同时,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很明显。

BBC中文网12月1日发表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蒲晓宇撰写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份完成了一系列密集外交活动,包括主持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举行中美元首峰会、出席G20峰会以及对南太平洋国家展开访问等。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对中国外交做了总结和规划。

那么中国外交呈现什么样的新特色?“新常态”原本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新趋势,现在正成为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一个热门词汇。如果中国外交出现“新常态”,其新意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外交“新常态”

中国外交领域的“新常态”,首先体现在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工作中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习近平上台以来的外交实践,在注重延续性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主动谋划和努力进取。比如,中国强化了外交安全领域的统筹协调,在国际场合提出一系列新倡议。中国更为积极的外交姿态为国际社会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海洋权益争端中,中国展现了更大的决心捍卫自己的主张。习近平的风格也为国际社会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创造了机会。比如,今年11月的中美元首会晤成果异常丰富,达成诸多重要协议,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领导层有更大的魄力克服国内政治障碍,推动国际合作。

新一届政府把周边外交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2013年10月北京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今年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的新举措,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构想。习近平又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如果把周边外交理解为大周边的概念,中国努力推动融合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通过互惠互利,力图扩大和升级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魅力攻势”。中国提出这些合作构想,一方面是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外交影响力。

中国正在调整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角色。中国逐渐由国际规则的“学习者”转变为国际规则的“倡议者”或“制定者”。长期以来中国通过学习国际规则来融入国际社会。最近以来,中国越来越注重在国际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建立或领导一些新的国际组织,中国积极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中国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在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利用主办若干多边国际论坛的机会,提出符合自己理念的新方案和新倡议。

在延续中把握变迁

中国外交“新常态”值得关注,但我们不应割裂历史地看待中国外交的新变化。在推出新举措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力图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正如中国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教授所强调的,我们需要全面看待中国外交的延续与变迁。中国外交“新常态”有其新意的方面,但在基本目标和战略设计上仍体现了连续性和继承性。

中国的外交工作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当前中国的内政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实行改革开放,这个大方向没有变化。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评估中国最近的外交活动,经贸议题占据很大比重。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签订自贸协议,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同时,反腐工作成为习近平主政以来的重要内政议题,这也体现在了外交工作当中。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G20峰会,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反腐合作,凸显中国打击腐败的决心。

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没有变化。一个新兴国家的迅速崛起,必然引起现有大国和周边国家的不安。历史上一些大国选择扩张型道路,给国际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中国领导人多年来一直强调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习近平继承了这个战略思路,他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展开积极的周边外交,其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一条新的大国成长之路,避免国际政治的历史悲剧重演。从中国官方主流论述来看,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没有发生变化。

在应对领海权益争端的过程中,中国调整了军事和执法部署,改善了海洋监管部门的协调。一些战略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中国改变了过去的外交政策。但回顾几十年来中国的相关政策,中国对领土领海争端的基本方针并没有明显变化。中国一直都是两手准备,一方面强调和平解决争端,另一方面以坚决态度和手段捍卫自身权益。

总之,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外交表现出若干“新常态”的特点。同时,中国外交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是明显的。展望未来,中国外交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中美都对对方的战略目标有疑虑,在战略互疑不能短期消除的情况下,中美如何避免对抗、务实合作?在周边海洋权益争端中,如何在维护自身权益与维持周边稳定两方面取得平衡?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国内社会的需求与国际社会的期待?面对种种挑战,中国正谋求一种新的外交定位,而外交领域的改革与转型还在积极探索中。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

外媒:中国通过一系列国际高层会议展现全球领导力

外媒:习近平外事工作会议讲话重外交而非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