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呼吁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规模民众游行在纽约举行。当天的游行是纽约“气候周”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呼应将于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据主办方统计,当天参与游行人数超过30万。(新华社记者 牛晓雷 摄)
中国日报网11月17日电(远达)中美两国11月12日在北京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减排力度之大超出很多人的预料。有英国媒体称,这不仅在环境方面具有实质性意义,在政治上也很有影响力。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7日发表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文章说,美国承诺,到2025年,将碳排放量较2005年至少减少26%。而中国承诺其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到达峰值,且将在同一年把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提高至20%。中美两国加起来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4%,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这一重大变化距离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遭遇的挫败恰好5年。在迎接明年12月至关重要的巴黎气候大会之际,中美两国的承诺将给整个辩论带来重大影响。
作为一个逐渐崛起的国家,中国认识到自身也有责任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在中国人眼中,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密不可分,就像其他所有人那样,中国人也要求呼吸洁净的空气。习近平领会了这一点,并决定采取行动。
中美在北京的这份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均计划继续努力并随时间而提高力度”。我们不应忘记,距离巴黎大会召开还有12个月。显然中美两国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中国不仅明确地再次确认将致力于在2015年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还首次承认,“这些行动是向低碳经济转型长期努力的组成部分并考虑到2℃全球温升目标”。这是声明中经过仔细协商后出台的部分。这反映出中国政策制定者已得出结论,巴黎大会并非终点。相反,他们认识到,巴黎大会是一个长期过程的开端,这个过程就是要让经济脱碳、直至实现一致同意的环境约束目标。
中美联合声明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新的压力。国际社会的关注现在将集中在印度身上。与中国一样,印度也不能幸免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负面效应已经在印度次大陆上显现出来。
公平地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才不到200天。最近,莫迪还组建了一个气候变化国家委员会,由他本人担任主席。接下来12个月的挑战是避免对印度太过紧逼。美国政府需要和印度政府合作,以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对印度和世界来说都可行的结果。
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为2015年的大会做准备了。无论如何,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前方的障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会批评“过程”。但中美联合声明展示了融合政治想象力和全球领导力的效果,特别是我们都用心投入的时候。奥巴马和习近平不仅提高了他们自身在通往巴黎气候大会的进程中押注的筹码,也提高了所有人的筹码。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美媒:中美两国大踏步应对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