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密码学领域的顶级较量:中国专家攻破GGH密码方案

来源:新华网
2016-03-26 10:22:48

  现代密码学遗留的公开问题

  “GGH密码和人们的通信安全有关。”胡予濮说。

  1976年以前,人们在通信领域的观念是“不事先进行秘密共享就无法进行保密通信”。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密码学家惠特菲尔德·迪菲和马丁·赫尔曼首次提出公钥密码体制的思想,给出非交互密钥协商的概念。

  “举个通俗的例子,假设有A和B两人在异地,A想告诉B一个秘密,但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若直接写信的话,可能会被快递员偷看,现在他把秘密放进一个带锁的盒子里,B收到盒子后再用钥匙打开,但前提是B和A要事先拥有共同的钥匙。而‘事先拥有共同的钥匙’其实就是密钥协商。”贾惠文说。

  此举引发了密码学史上的革命,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用户可以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信道上,进行秘密共享,实现保密通信。这一思想上的突破,成为现今密钥交换系统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1976年,也被业界定为现代密码学元年。

  然而,迪菲与赫尔曼的工作只是第一步,他们实现了无需交互就可以在公开信道上共享密钥,但仅限于两方。如何将这一机制扩展至三方乃至多方,一直是现代密码学遗留下来有待解决的公开问题。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全世界的密码学者们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难题。然而,研究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2013年,3位密码天才提出GGH方案,才让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一道曙光。

  当年的欧洲密码年会上,时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萨吉·杰瑞格,以及美国IBM公司研究员克雷格·金特里和塞·哈勒维,共同提交了一篇论文,提出一个分级编码系统概念,并以此在理想格上实现了第一个多线性映射方案(GGH映射,取名于3位作者姓名首字母),进而解决了现代密码学遗留的这个公开问题,这篇论文也因此获得当年欧密会的最佳论文奖。

  沉浸“密码世界”挑战顶尖研究

  GGH多线性映射方案对密码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迅速在国际密码学界引发了多线性研究的热潮。

  “然而,由于多线性映射的特殊性,杰瑞格等人无法直接证明GGH密码方案是安全可行的,所以他们在论文中采取穷举攻击的办法,来间接表明该方案是安全的。”胡予濮说,2014年5月底,他无意间了解到这个信息,觉得很有意义,“就尝试着要对它进行密码分析,也就是破解。”

  “粗看上去,杰瑞格等人提出的GGH密码映射方案到处都是漏洞,但你就是无论如何也攻破不了它。”胡予濮说,GGH提出者均是当今国际上顶尖的密码研究者,他们的方案十分完整,已经列举了当时能够想到的各种攻击方法,并都进行了尝试。

  从2014年5月底到2015年2月中旬,胡予濮的脑海里全是GGH密码方案,他完全沉浸在密码、数论、概率统计等学科的世界里。

  2015年3月7日,被胡予濮认为是攻破GGH密码方案的过程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当晚,我一夜未眠,突然觉得GGH的结构有些不对,半夜起来开始验算。”一直到推算、验证到第二天中午,胡予濮第一次发现:GGH的漏洞确实是存在的。

  即便经过多次推导,已经验证了GGH存在漏洞,但胡予濮还是没有轻易下结论说攻破了这一方案。他将演算思路告诉自己的博士生贾惠文,要求他对该过程进行反复推导和验证。最终,他们得出一致结论,攻击过程正确无误。

  “此前的大半年的时间里,胡老师和我到处碰壁、毫无成果,各种攻击方法尝试了有50多种。有一次,我们甚至都已经将文章投递出去了,但大半夜胡老师发现推导过程有漏洞,让我赶紧撤稿。”贾惠文说。

  2015年3月15日,为了最后确认已经攻破了GGH密码方案,胡予濮将描述了攻击过程的手稿,发给了提出该方案的3位原作者。4天后,该方案第三作者塞·哈勒维代表3人回函称:“感谢您发送的手稿,您描述的攻击方式,似乎的确打破了我们在GGH一文中提到的多方密钥协商机制。”

  找到了GGH的漏洞,原作者也承认了胡予濮提出的攻击是有效的,但密码学领域的这场智力较量却才刚刚开始。

  2015年4月,胡予濮和贾惠文提出组合精确覆盖问题的概念,对精确覆盖这一NP完备问题进行弱化,同时利用改进的编码/零测试工具,又将基于GGH的证据加密方案攻破了。

  “方案的作者提醒说,我们只是在编码工具公开的情况下才攻破的,这一方案还可以在编码工具隐藏时进行。”胡予濮回忆说,“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把编码工具隐藏的那种方案也给出了有效的密码分析,真正做到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基于GGH的证据加密都不安全。”

  胡予濮将修改后的论文再次给原作者发过去,对方长时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