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募捐 :另一种“拼爹”?

来源:新华社
2016-03-17 06:55:50

  【名为慈善,实为“拼爹”】

  斯坦福大学政治教育学教授罗布·赖克认为,募捐的初衷或许不错,但因为家长实力差异,不但没有促进教育公平,反而加剧了贫富分化。

  “如此慈善对穷人而言不是救济,”赖克在《纽约时报》言论版中撰文写道,“事实上,恰恰相反。公立学校的私人捐赠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他们经济上的不平等。这是让有钱人锦上添花的‘慈善’。”

  赖克给出的理由有四个:

  一是贫富学校间捐款差异巨大,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布不平等。

  阿肯色大学政治教育学教授杰伊·格林曾表示,媒体不应将教育差距怪罪到家长捐赠头上,因为相较于政府每年在公立学校上的庞大投入,家长募捐规模不值一提,对教育的影响自然微不足道。以2013财年为例,政府在中小学教育上投入6000亿美元,而各类基金会和地方家长教师联谊会等组织同期捐赠不过20亿美元。

  但赖克强调,捐赠无论金额大小,总是集中在少数社区,确切说是富人手中,自然会使教育贫富进一步分化。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希尔斯伯勒县富人区家长平均为每个孩子筹资2300美元,金额居所在学区榜首。他们有能力在网上拍卖中南美洲伯利兹海岛度假游、现场观看热播真人秀节目《单身汉》大结局这样的拍品,轻易筹到巨款,用作给学校聘请音乐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给每个班安装智能设备的经费。相比之下,西部港市奥克兰一个家长基金会只能为每个孩子募集到100美元,而在大多数贫困市镇,根本就没有所谓家长基金会。

  二是捐款流向不同,客观上更利于富人子弟。赖克说,捐款本应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如为体育场安装灯具等,但有钱人募集到的钱往往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需求,如新建实验室、升级艺术中心、聘用高素质师资等,这些用于提升教育质量的资源最终会帮助他们的孩子获得比同龄人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是家长基金会的性质除能帮富人造福自己孩子,还能帮他们获得经济利益。依据美国法律,无论企业、个人,向慈善机构捐款可以获得减税或免税待遇。换言之,富爸爸们把钱给自己孩子花的同时还能拿到政府退税。

  四是家长募捐活动可能破坏当地其他群体政治诉求。按照赖克说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富人们通过金钱和能力支配资源,让它们专属于自己的孩子。结果,这些家长更可能反对改变现有政策、惠及穷人子弟,甚至剥夺其他公立学校的“政治话语权”。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