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推进技术创新
“十二五”期间,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署实施一批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研发一批新产品、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取得一批发明专利、标准、工艺规程,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从201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整合设立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项目。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立项支持科技重大项目分别为42项、61项、71项、64项,资金分别为2850万元、2625万元、2970万元、1414万元。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8538件和114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140件和541件,同比增长17.65%和35.59%;我市专利数量均位居福建省首位,截至2015年11月我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5。
2014年,我市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励122项。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新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园区等载体建设,积极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15年共11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星火计划,下达科技经费1443万元。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全市已建立17个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75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个市级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效地发挥了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2015年分别投入398.5万元财政科研资金支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解决疾病防治、新药研制、生态治理与恢复、污染防控、食品安全检测预警、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有力推进了社会发展及民生科技进步。
(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行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新型科研机构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落户泉州,成为我市获批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泉州国家高新区“一区八园”、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集聚创新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落实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土地、税收、财政补助等政策,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新建、扩建和改建孵化器,支持孵化器加强配套公用设施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在孵企业能力,积极引进聚集高新技术项目、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和各类服务机构。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从业人员资格培训等工作,推动建设孵化器2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6家,市级孵化器12家。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大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创建示范、试点城市、园区为抓手,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2012年5月,泉州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落实目标任务,我市制定并印发了《泉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充分肯定,并转发至全国23个示范城市政府。2012~2014年,晋江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县级市),南安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县级市)、鲤城区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属的鲤城高新区、石狮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一是为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我市组织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水平专项行动,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2015年,市科技局安排384万元扶持20个专利产业化项目的实施,10个专利技术项目列入福建省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计划项目并获121万元经费支持。二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出台《泉州市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暂行规定》,对专利权质押贷款进行贴息。2015年泉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25笔,金额达到了2.826亿元,创历史新高。泉州市共有10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福建省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269.8万元,占福建省贴息资金的28.72%;有3家企业获得泉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金额65.58万元。三是以专利导航产业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市知识产权局从我市纺织服装等9大重点产业中选择纺织鞋服、水暖卫浴等2个专利较密集的产业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作,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运用,加强产业专利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力争在产业关键技术节点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四是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联合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托管服务。开展光电产业专利信息分析与预警研究,引导龙头企业先行先试,运用专利信息提高研发起点,抢占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