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是携手同心、利国惠民的大工程
亚欧互联互通的前景是美好的,但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面临各种挑战。比如,如何设计对接复杂的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如何解决巨大的项目资金缺口,如何整合各成员间迥异的资源禀赋、规章制度和发展诉求,如何梳理简化货物检验检疫等。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好互联互通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区域内各成员共同行动、相向而行。应当重振亚欧会议活力,既需要胸怀大略的运筹帷幄,更需要充满温度的信任交心。只有各成员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同心、精诚合作、开拓创新,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
近年来,亚欧各方提出了许多富有雄心的发展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欧洲投资计划、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等。中方也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中欧还就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互联互通平台达成共识。这其中,在各有关方的共同努力下,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先行一步,并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些大工程不但短期内为本地区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而且在长远上将使亚欧各国和人民从中受益。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指出,亚欧国家“联则通,通则兴”。2015年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欧外长会上,各方一致同意将互联互通列为亚欧会议常设议题;去年5月,在中国重庆召开了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为推动互联互通实质性合作提供机制性支撑。这都是十分积极的一步,只要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互联互通必能行稳致远,不断增进亚欧各成员及人民的福祉。
“大联通”的时代已经到来,它既是一项历史进程,更是一种发展力量。站在亚欧会议20周年的新起点上,让我们延续这项进程,积蓄这种力量,以互联互通激发更具活力的新动能,开创亚欧未来合作的新篇章。
(曾培炎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注:亚欧会议是亚欧之间最大的政府间合作交流机制。1996年3月1日,首届亚欧首脑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今年是亚欧会议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将于7月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