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增长预期一再被下调,世界贸易增速大幅下滑。发达经济体复苏基础不牢固,更遭受债务危机、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长期困扰。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经济、金融风险骤增。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恐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各国亟须找到维持增长、抵御风险的新途径。近年来,亚欧国家不约而同将眼光聚焦到互联互通合作上。
互联互通是符合历史潮流与现实需要的大战略
亚欧大陆在2000多年前就已开创丝绸之路,在洲际联通方面曾引领世界风气之先。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各领域的相互融合逐渐加深。亚欧两大洲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互补性强,经贸交往广泛,当前又都面临推进结构改革、实现经济复苏的共同挑战。因此,无论从潮流趋势看还是现实需要看,加强亚欧地区互联互通,既是区域合作发展、国际经济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经济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举措。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但应当看到,亚欧合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少成员之间仍存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断区”,成为了经济发展和合作交流的制约因素。以穿行多个国家的中欧班列为例,2015年开行超过1000列,但由于经常需要倒车换轨,加之各国通关检验程序不同,实际运营时间和成本居高不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亚欧互联互通合作仍面临诸多绊脚石。
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两大重要板块,亚洲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而欧洲在创新及一体化探索方面一直位于世界前沿。随着各经济体、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持续升高,亚欧加强互联互通的内在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强烈。以亚欧大陆的体量,加强两大区域的联通,不仅能大幅提升亚欧经济的活力,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互联互通是密切亚欧合作的大机遇
互联互通是地区之间经济合作、商业贸易、投资兴业、人员交往的必要条件。经验表明,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将形成强大的、正向的外部效益,产生“1+1>2”的效果。如果亚欧两大经济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那么亚欧地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共同市场。这种巨大的外部红利将为亚欧地区各国所共建共享,未来可期的大市场、大产业、大物流的新格局,将为我们未来长远发展提供广阔机遇。
为促进亚欧区域合作,亚欧会议成立20年来,不断寻求各成员国间的利益契合点,推进多赢合作,彰显了层次高、代表性广泛、形式灵活等特点,目前成员已达53个,成为亚欧两大洲间对话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全球化历史洪流下,各种区域、跨区域合作机制蓬勃发展。作为一个松散的对话机制,亚欧会议近年来面临缺乏重点和务实内容等挑战,亟须加强协调机制建设,补齐务实合作短板,回应广大成员期盼,在新形势下发挥应有作用。
亚欧互联互通为密切亚欧会议成员全方位合作、进一步释放机制潜力提供了机会之窗。正如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所讲,“当欧洲和亚洲各自推进一体化进程之时,我们更应拓宽视角,超越地域,创造协同联动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