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国低龄留学生的“幼”惑 幸福指数差别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10-11 11:11:21

  低龄留学 悉尼华人弹多于赞

  国内的家长希望殷切,但当地华人对澳洲实施留学新政,小留学生留学升温的现象,大多表示可以理解,但不赞成。

  华人纷纷指出,低龄留学需要成熟的条件,这条件不仅仅是指家庭经济宽裕,还包括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准确判断。孩子的心理、性格和能力已经准备好的,支持去闯;但如果孩子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父母应该三思而后行。

  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中出国读高中的学生,近半数由父母做决定,孩子的意愿占主导地位的只有32%。在出国读本科的家庭中,孩子的主导性更强,46%的学生表示留学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华人家长鲜参与学校事务 弊端多

  吕崇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小留学生群体,别让低龄留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他希望社区和华人社团能够更为关注这一群体。如果有比较大的财团出资,有提供支持的机构,有华语的辅导,相信这会对小留学生们有很大的帮助。

  而家长,如果送孩子来澳留学,同时过来陪读,也应多参加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而不仅仅只是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一些中国家长因语言不通或认为不重要而不参加这些活动,显然进入教育的误区。

  吕崇伟还表示,澳洲的学校文化特点之一便是家长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如体育比赛、筹款活动等。华人家长应该与学校和社区密切联系,这是支持孩子和参与孩子教育的最好方式。家长对学校事务的亲力亲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新州教育部也十分鼓励家长以及学生登陆教育部的网站,查看提供的资源。比如新州教育厅推出的网站以及手机应用程序,被称为“School A to Z”的家长资源。网站为家长提供信息,例如如何帮子女做功课等。

  孤独+自由 小留学生易迷失

  吕崇伟介绍称,孩子最初来到澳洲进入公立中学之前必须接受评估,进入公立中学的强化英语中心接受为期大概30周的学习,之后再接受评估进入本地的中学。这最初的三个学期对初次来澳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留学低龄化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忧虑,吕崇伟在教学过程中看到一些留学生,在新环境中由于自律能力差,迷失了自己。对于小学刚毕业的留学生来说,很难要求其在环境的急剧变化中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明确目标,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他坦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环境不错,澳洲教育体制下也没有太多的应试教育。但是学生本身的素质非常重要,老师管得不严,功课不多又没有什么考试的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自我激励机制。

  此外,小留学生寂寞而且自由,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隐忧。 一个10来岁的孩子,很难要求他有很强的自制力,尤其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很容易迷失。家庭的教育非常重要,需要有一定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很多的关注。 一些学生变坏,很难再找到回头的路。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初来乍到,容易背负起3座大山,首先是语言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交往能力。上课感觉像“听天书”一样,课后又羞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最终成绩跟不上,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其次就是自我掌控的能力,包括财务、生活安排等方面。一些孩子初到海外完全陌生的环境,无依无靠,易产生迷惘、孤独等情绪,很多生活问题接踵而至。

  这让一些孩子喜欢抱团,寻找安全感;喜欢打游戏,逃避现实;自理能力差,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愿起,功课没法交;没有人约束。

  这些10来岁的孩子正是寻找自己身份认同的时期,如果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给予恰当的支持。这让他们感到没有人在乎他们,独自咀嚼着青春的残酷。

  再次就是学术能力。对于这一点,吕崇伟认为,学习进度有快有慢,可能刚到澳洲有一点差距,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差距会缩小,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差。因此关键还是生活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