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8-29 00:00:00

中国东盟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图)

停泊在泰国清莱府清盛新港的中国货船。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中国东盟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图)

一辆货车驶过昆曼公路老挝磨丁口岸,磨丁对岸就是中国云南省。本报记者 于景浩摄

  日前,在缅甸内比都结束的第十三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同意中国和东盟开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2014年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第二个10年的开局年,2015年则是东盟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年,升级后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可成为区内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中国与东盟的相互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是在2002年11月的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启动,2010年1月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经济总量约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4.5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组成的最大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可以说充满风雨,但是双方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本着互谅互让、互惠互利的原则相互协商不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室主任黄斌告诉本报记者,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及菲律宾)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1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436亿美元,增长11%。东盟已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也已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黄斌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0年来,世界和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衰退之际,东盟各国经济仍保持正增长,年均增长率稳定超过5%。同时,中国经济也始终保持年均超过7%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与东盟的相互贸易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将全面建成,从而在东盟地区内形成统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在其框架下实现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以及更自由的资本往来。也就是说,东盟将由较为松散的自由贸易区转变为一体化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