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优势明显 拉美国家加快南极科考进程(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8-28 00:00:00

地缘优势明显 拉美国家加快南极科考进程(图)

  蓬塔阿雷纳斯市位于智利最南端,是麦哲伦海峡西岸的主要港口城市,也是进入南极的门户,每年都有大量的科考船从这里驶往南极。图为停靠在该市港口的船舶。本报记者 王海林摄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被发现且唯一无常住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蕴藏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矿产及油气类资源、淡水资源以及微生物资源,加大对南极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第三十三届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会议和开放科学大会于8月23日—9月3日在新西兰举行,该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来自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的众多南极科考专家与会。由于地缘优势,拉美国家对南极开发的兴趣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开始购买或打造进入南极腹地的科考船,其对南极资源开发进程有加速趋势。

  《南极条约》暂时“冻结”相关国家对南极领土要求,并禁止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智利南极研究所位于智利最南端的蓬塔阿雷纳斯市。帕里斯·拉文是该研究所南极生物资源实验室的研究员,他拿着手中的微生物培养皿向记者介绍,这种在南极冰层中发现的特殊微生物可以阻止肉类等食物腐坏。目前关于这种菌类的研究已经进入最后实验阶段,未来有希望大规模培养,应用到食品加工中。而对于微生物的研究和利用仅仅是整个南极资源开发利用的冰山一角。

  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仅南极大陆,就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0%以上。智利南极研究所所长何塞·雷塔马莱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极蕴藏有几百种矿产资源和能源。例如,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含铁品位高,有“南极铁山”之称;此外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20世纪70年代南极地区又发现了特大油气田。

  除了能源,南极也具有非常大的科研价值。以微生物为例,拉文指出,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南极研究所负责地理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员里卡多·贾纳也对此表示赞同,南极的冰川记录了历史,这对地理研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1908年英国第一个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后,围绕南极的争夺也就拉开了序幕。随后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挪威、智利、阿根廷也纷纷提出对南极的主权要求,美国也一再声称保留自己对南极有主权的要求。

  为平息各国纷争,经多次协商,英国、新西兰、阿根廷、智利等12国于1959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宣布暂时“冻结”相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并禁止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但《南极条约》对原有的主权宣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为将来的主权与资源纠纷留下隐患。截至2013年5月,《南极条约》有50个缔约国。1991年,相关国家又签订《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决定全面禁止南极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暂时终止了各国在表面上的资源争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