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北京峰会前瞻:三领域合作将成峰会亮点

来源:中国网
2014-08-19 16:25:00

  近日,APEC第三次高官会及相关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的最后一次高官会,本次系列会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APEC诞生于1989年,先后见证了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奇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1世纪初的地区高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走过了风风雨雨26年。在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前进中,APEC经历过踌躇满志的辉煌,也跌入过碌碌无为的低谷。近几年来,随着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APEC在地区合作中的重要性再度上升。

  即将于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2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主题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意在共同探讨危机后亚太经济体的转型之道、增长之道与合作之道,为未来亚太经济进一步繁荣与整合提供方案和路径。围绕这一主题,三大合作领域将成为本次峰会的亮点。

  首先,求解亚太自贸区路径。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也是贸易投资关系最密切的地区之一。从建立之初起,APEC便高举自由贸易大旗,致力于亚太经济整合。1994年,APEC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制定“茂物目标”,提出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在2010和2020年前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但是,APEC奉行的“自愿非约束”原则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令茂物目标难以实现。

  2004年,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首度提出“亚太自贸区”构想。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峰会上提出APEC需以亚太自贸区为目标,但和者寥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亚太经济整合从双边FTA和次区域合作阶段(如北美自贸区、东盟自贸区)向超大型自贸区(以TPP、RCEP、中日韩FTA为代表)时代过渡,WTO谈判陷入僵局和美欧联手制定下一代贸易投资规则,中国的迅速崛起与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都构成APEC框架下“亚太自贸区”相关讨论再趋热烈的历史背景。2011年,APEC檀香山峰会宣言提出“亚太自贸区是推动APEC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工具”。2013年,APEC巴厘岛峰会宣言“重申实现亚太自贸区的承诺”。

  同样,在今年北京峰会上,“亚太自贸区”将再度成为热议焦点。诚然,由于APEC主要成员关于亚太自贸区的指导理念和路径偏好各异,中短期内难以就其建设原则和具体路径达成一致,但APEC框架下相关讨论的不断深入,反映了21个成员统一市场、协调规则、共促繁荣的共同决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