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星人的6种非典型方法:探访黑洞 等待外星人拜访(图)

来源:科技日报
2014-08-19 00:00:00

  寻访桃源——黑洞里藏着另一个世界

  黑洞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别说生物,连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都会变得非常不稳定。而日前一项新的研究称,一些超大黑洞内部可能拥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甚至具备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看上去那里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项研究称,在这些超大黑洞的视界的另一边是一片名为“柯西视界”的区域,这里与黑洞其他部位不同,时间和空间都会处于稳定状态。科学家已经确定光子可以在这样一种带电黑洞内部稳定的周期性轨道中存在。在柯西视界以内甚至允许粒子和行星的存在。这一区域中的物质不但不会被黑洞摧毁,还能从四周绕行的光子中获得光和热。

  发表这一理论的科学家声称,在这片“柯西视界”中或许会有生命的存在。能够居住在这里的生物不仅会有着超越人类的先进文明,还能够适应黑洞内部的巨大波动潮汐力。如果将地球文明称为文明的第一级状态,那么,居住在这些黑洞里的生命或许能达到三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文明。但由于黑洞视界的阻挡,外部世界完全无法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人类目前也无法与黑洞生命进行进一步的接触。有科学家认为这就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原因。

  由表及里——我们全都是太阳的孩子

  美国英裔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59年提出过一种假设:任何技术文明对能量的需求都是稳定增长的,如果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足够长的时间,就必然有一天对能量的需求会膨胀到要利用其母恒星全部的能量输出。而到那时就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拦截和收集母恒星发出的所有能量的轨道结构。一种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会将恒星整个或部分包裹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来自母恒星的能量。后来这种包裹恒星的球壳,或者类似的装置,就被称为“戴森球”。

  虽然以人类目前的文明水平还无法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但或许某个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就采用的是这种能源获取方式。如果外星人真的建造了一个戴森球,把他们的“太阳”全部或者部分包裹起来,我们就能够通过观测找到他们。

  由于戴森球会吸收恒星的光线,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再以红外线的方式重新辐射出来,因此从远处观测的话,这颗恒星发出的红外辐射就会比普通恒星多得多。只要找到符合这种特征的天体,就意味着我们很可能找到了现实存在的戴森球和建造它的外星人。

next-page  

  舍远取近——或许你我也曾擦肩而过

  找外星人?何必舍近求远,其实地球上也可以。

  美国宇航局太空生物学家卡罗尔·克莱兰提出一种名为“影子生物圈”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地球或地球之外,存在着不同于已知生物理论的生命形式,与已知生物相比,它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这些生物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智慧体,由它们构成的生物圈就被称为“影子生物圈”。它们之所以没被发现,是因为此前科学家们探索生物世界使用的只是传统的生物化学方法。

  克莱兰认为这些生物极有可能生活在极端自然环境或非标准的生存环境当中,如干燥的沙漠、冰原、地下深层、深海海底、高海拔的山顶和高原、高层大气中的颗粒、高辐射环境以及被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的地方。因此,外星人很有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眼皮底下,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以逸待劳——坐等外星伙伴们来敲门

  与积极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相比,还有一个名为“等待外星文明研究所”的组织认为,针对外星人地球人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直到他们来找我们。与其他寻找外星人的方法相比,这无疑是其中成本最低,最轻松的。虽然会有很多科学家对此嗤之以鼻,但它依然是不少地球人的真实想法——与其劳神费力地找,不如安稳踏实地等。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外星邻居就会主动登门拜访。该组织开玩笑说,由于活动开支极低,目前获得的赞助已经足够他们运行到2620年。(王小龙 综合外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