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埃博拉(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08-13 00:00:00

  中国走在抗击病毒前列

  抗击埃博拉,中国走在前列。在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西非四国,中国医疗队成员勇敢地奋战在疫区第一线。

  几内亚是今年西非地区最早爆发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首都科纳克里第一例感染者就是在中国—几内亚友好医院接受治疗的,2名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曾经接触过感染者。曾亲自为患者体检、徒手翻开患者的眼睑的普外科专家曹广,疫情爆发后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心。

  据曹广介绍,目前援非医疗队状态稳定,门诊照旧,大家都希望“克服困难,把工作完成好”;同时,全体医疗队员深知责任重大,还制定出一套疫情应急方案,向几方工作人员和广大华侨华人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与此类似,中国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医疗队成员,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关注疫情。

  事实上,自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开始,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就此开创。中国援非医疗队分布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坦桑尼亚、刚果(布)等几十个非洲国家和地区,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自8月11日中午开始,中国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三国派出的公共卫生专家组,以及中方提供的抗击埃博拉疫情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也陆续抵达。该批物资主要包括医用防护服、消毒药剂、测温仪、药品等急需用品,赴非公共卫生专家组的主要任务则是协助使馆分配援助物资,培训当地专业人员正确使用援助物资,对医疗队进行专业培训,对驻外使领馆和中资机构成员进行疾病防控培训等。

  在埃博拉的防疫方面,中国亦表现突出。目前,中国约有9个课题、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包括检测方法、诊断试剂开发、疫苗和药物等。

  文艺作品中的埃博拉

  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埃博拉为背景写了小说《热区》,这本书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

  1998年,美国作家威廉·克洛斯著,于而彦、汪丽琴翻译的《埃博拉》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根据埃博拉在非洲爆发的情况改编的小说,记录了修女化身医护人员为当地人治疗的感人故事。

  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极度恐慌》,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现身银幕,令全球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之色变。

  1996年,香港拍摄了电影《埃博拉病毒》,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执导,黄秋生主演。

  2003年,美国齐格里曼兄弟在《危险的杀手》一书里提到埃博拉病毒,并描述了埃博拉病毒肆虐侵袭人体的恐怖过程,以及数年来爆发埃博拉病毒的情况。(静 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