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另外一个尼日利亚”
“不要忽视另外一个尼日利亚。”7月28日,加拿大《环球邮报》上的一篇文章称,尼日利亚负面新闻频发……但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尼具有在未来15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潜能——拥有1.7亿人口的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尽管普遍贫穷且生产率低下,但尼拥有迅速壮大的消费阶层。
据尼日利亚《商业日报》报道,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尼劳动人口(15-64岁)将比现在多出50%,人口红利每年将使尼GDP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然而,尼日利亚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确保其增长中的庞大人口获取适当的技能。否则,如同狂乱的法国阿拉伯裔失业年轻人在2005年引发的骚乱一样,尼日利亚也将面临未来发生社会动荡的风险。根据麦肯锡的报告,3500多万尼成年人不会读写,超过2/3的尼联邦公务员仅有高中或以下学历。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印度不少精英人士提出,假如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环境方面不能及时应对人口形势的变化,就会坐失利用人口红利的良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尽管在2011年人口普查时印度统计的识字率为74%,但其基础教育现状堪忧。调查显示印度31.4% 的三年级学生不认识母语文字,51.8%的五年级学生看不懂二年级课本。为此,印度采取的措施包括不断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但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舆论更多把希望寄托在莫迪新政府的经济转型。
印尼大学人口研究所专家梅林对《环球时报》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人口数量优势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质量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需要改革教育系统,让更多人接受教育,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改善就业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当创造条件让更多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据了解,鉴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印尼专家纷纷要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发挥人口红利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人口多,市场就大,独立性就大,发展起来就比较容易。中国的优势即是如此。有人口这个客观条件固然好,但要变成真正发展的基础是有条件的,需要好的劳动力以及好的市场规模效应。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政策,人口问题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报驻外记者 刘慧 丁雨晴 陶短房 张笑竹 柳直 本报记者 郭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