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重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图)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8-06 00:00:00

德国,重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图)

图片说明:

  图①:2013年8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造访“纳粹第一座集中营”——达豪集中营,并向死难者敬献花圈。

  人民视觉

  图②:2011年9月7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裁决支持政府救助欧元区重债国的方案。

  人民视觉

  图③:2014年3月7日,德国总统高克(左)在希腊雅典约阿尼纳的一所教堂内与犹太人握手交谈。

  新华社发

  图④:2013年9月,德国民众游行抗议该国对叙利亚动武。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彻底反省纳粹罪行,让德国赢得了其他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信任、认同和尊重。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德国借助其经济实力进一步强化在欧洲的影响力,但是在安全事务和军事参与问题上,德国仍相对谨慎

  曾是一个迟到、后起、四分五裂的国家,诗人席勒无奈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与英法等老牌大国相比,德国是一个“迟到的”民族国家、一个后起的大国。1806年,在拿破仑大军的冲击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倒塌。法军攻入柏林后,还劫走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当时的德意志土地上,最多时有360多个小邦国。诗人席勒无奈地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分裂的状态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德意志落后于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兴起而成为霸权国家的英法两国。海涅曾在其著名的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写道:“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天国里,德意志才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力。”

  最终,普鲁士这个德意志内部实力最强大的邦国,承担起了统一德意志的使命。在19世纪初自上而下推动各个领域的治理改革,特别是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为最终实现政治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普法战争胜利后,在法国王宫建立起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德国强敌环伺,俾斯麦奉行克制隐忍的对外政策,当时人们用“五球游戏”来比喻俾斯麦小心翼翼地在英法德奥俄五大国之间维持着复杂而又微妙的平衡。和平的环境和卓越的教育为德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71年到1914年间,德国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1880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法国;1910年,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

  1890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罢黜与其政见不合的俾斯麦,推行“世界政策”,德国外交从克制隐忍转向全面扩张,最终使德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在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魏玛共和国之后,希特勒又重蹈覆辙,最终导致德国的战败与分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