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镑店”,顾名思义,店中几乎所有商品都标价1英镑。从1990年创立至今,“一镑店”始终生意兴隆,已发展为英国最大的廉价商品连锁店。而它的创始人史蒂夫·史密斯,则成为白手起家、凭借小商品创造大财富的传奇商人。
如今,史密斯又把“一镑店”开到了网上。这次,他能续写成功吗?
痴迷便宜货
现年51岁的史密斯从不掩饰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打折狂”,热衷购买一切打折或廉价的商品,并且以此为傲。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卡米拉·朗近期到史密斯位于英国基德明斯特的住所采访。在卡米拉看来,那是一座“充斥着廉价商品的豪宅”,足以印证主人史密斯对便宜货的痴迷。
从豪宅门口不伦不类的几尊大雕塑,到房间里的地毯、家具、窗帘、饰品,无一不是打折商品。史密斯当天穿戴的拉尔夫·劳伦马球衫和古驰休闲皮鞋,也都是打折时买的。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绝不买正价商品。
史密斯40岁生日时,妻子特蕾西送给他一块正价购买的手表当礼物。他一看包装盒里的价签就怒了:“我的天啊,她应该砍掉三千到四千块钱再买。”
他也给妻子送过一块表,“半价买的”。
这种“贪便宜”的商业头脑,或许正是史密斯创办“一镑店”并大获成功的原因。
1990年12月,史密斯用父亲给他的一小笔启动资金,开了第一家“一镑店”。当时,他看中大型购物商场的地段和客流,打算把自己的店直接开在商场里,想沾沾光。在遭到好几家商场拒绝后,他最终设法说服了位于伯顿的一家购物中心。
他至今还记得,开业第一天,店里价值上万英镑的商品全部卖光,工作人员们忙着连夜上货。
90年代的英国正值经济衰退,廉价商品颇受消费者青睐。史密斯最初从中国广州进货,时常飞到广州的小商品市场“扫货”。不久后,他的进货渠道扩展到印度和美国。
在淘货和砍价方面,史密斯经验丰富,堪称专家。一次,他在纽约以超低价淘到3万根高尔夫球杆,运回英国上架后一小时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这种经历让史密斯颇有成就感。他享受亲自到货源地淘货的过程,称之为“寻宝”。
小店挣大钱
“一镑店”的生意持续火爆,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史密斯的商业版图也在几年内迅速扩张至英国各地。
1991年,英国新增6家“一镑店”,下一年又新开7家店。到1995年,雄心勃勃的史密斯投资兴建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大型仓储式“一镑店”。
到2002年,“一镑店”已经成为雇用6000名员工、每周接待100万顾客、连锁店多达数百家的大型企业。
这时,史密斯却“急流勇退”地把公司卖了,售价5000万英镑。他想要享受生活。
利用这笔巨额财富,史密斯在英国购置豪宅,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西班牙马霍卡岛分别拥有度假别墅。马霍卡岛的别墅由帮助他创业的父亲基思·史密斯居住。
史密斯说,他的商业头脑和创业灵感都源自父亲,而自己唯一人生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超越父亲。
基思曾是一名工人,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则低价抛售钢笔的广告信息,于是买下钢笔,卖给身边同事。起初,他只是打算挣点钱补贴家用,但很快发现这样挣的钱比工资还多。于是,他辞掉工作,成为商贩,先是在市场摆摊,后来开了一家商店。
史密斯从小跟随父亲摆摊,在父亲店里帮忙。“我一放学就去帮忙卸货、推销,这是赚零花钱的一种方式。我总是对赚钱很感兴趣,做完这些后我才开始做家庭作业,”他回忆说。
史密斯计划创业之际,父亲提醒他:“你还记得我们在市场摆摊时的那个盒子吗?里面的商品一律只卖10便士。”他想起,那时父亲把有瑕疵或包装残缺的小商品放进一个大盒子里,每样东西都以10便士的价格出售,神奇的是,这些商品总能很快卖完。
由此,史密斯萌生了开“一镑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