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加大知识产权的积累,学习、熟悉、运用知识产权规则保护自己
尽管中国企业在通讯领域进步迅速,积累的知识产权也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2G时代专利很少,3G时代迎头赶上,4G时代核心基本专利以及有商业价值的专利数量都已在全球第一阵营,像中兴通讯的4G LTE基本专利占到全球的13%,这个数字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但专利许可费用未来几年仍将是中国通信企业的巨大负担。以之前酷派、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担心的微软、诺基亚合并事件为例,诺基亚拥有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数千件,且全球20%没有跟诺基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的相关公司基本集中在中国。
离开手机业务后,诺基亚已无需和其他厂商交叉授权,成为全球领先的纯粹专利拥有公司。一家不再生产手机的企业却拥有大量的手机及通信专利,如果通过单方面提高专利许可费来增加营收,将进一步打破之前企业间专利交叉许可的专利平衡,势必引起行业巨变。
郭小明认为,不管是走向海外,还是本土发展,中国企业必须练好内功,加大知识产权的积累。同时,也必须学习、熟悉知识产权规则,并能够自由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说一碰到问题,就一味去躲避。采取鸵鸟战术,不根据企业实际风险评估,对专利诉讼不主动去应诉,可能导致市场的禁入。
业内人士建议,面对新型专利滥用模式,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维护创新环境及消费者利益。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发起了与专利相关的一系列反垄断调查,调查和处罚措施恰当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特别是促使专利许可市场恢复竞争秩序。
对于新型专利运营公司,尤其是那些目标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的所谓“专利流氓”,更应引起反垄断执法机构的重视。新型专利运营公司在国际上属于新生事物,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的交叉适用,对世界范围内的反垄断执法来说也是一个新命题,值得有关部门予以关注,做好应对,以维护中国专利许可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可为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案例提供体现专业水平的经验。(余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