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就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门票。没有知识产权的积累,未来知识产权的成本会很高
目前,包括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战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已经全球化的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知识产权的竞争是产品取胜和占据市场的关键。
“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竞争的利器,特别是对一家进入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你没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实力,就没有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门票,即使进去以后也会被打回来。”郭小明说,同时,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积累,未来知识产权的成本会很高,需要向其他厂商交付高昂的许可费。可以说,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竞争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欧美市场,通信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都是重灾区。早期的通信技术专利成为标准后,被少数公司掌握,如3G时代CDMA技术主要被美国高通公司掌握。随着3G、4G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标准出现,基本专利不再被少数几家权利主体掌握,而是分散在几十家甚至是上百家的企业手中。比如像中兴、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在4G时代强大起来后,也开始在专利上有了重要话语权。因此,标准的复杂性和权利主体的分散使得一个产品可能包含上千项专利技术,从而导致了目前通信领域专利诉讼最为频仍。
专利是中国通信行业不少企业的软肋。以手机行业为例,微软一直拥有大量的专利,虽然安卓系统是免费使用,但是系统中使用了大量微软的专利,安卓手机厂商依然需要支付专利许可费用。据了解,目前,微软已向安卓制造企业以智能手机每台约5美元、平板电脑约10美元的价格征收专利许可费。中国的手机制造企业认为这一费用过高,而在手机芯片龙头公司美国高通2013年营业收入中,来自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占了49%。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自有品牌手机普遍利润较低,在3%之内。“一部智能手机中,各种专利费用已占到出厂价的约8%—10%。”这对于本身就已是微利的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压力不小。“专利流氓”公司的出现更加剧了这种压力。
从全球趋势看,专利经营公司并不从事任何实业,也不属于某个实体产业,但现在这种知识产权的经营已经对实体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通过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来减少这种影响。
郭小明说,即使是中兴这样具有强大专利实力的公司,由于专利运营公司不生产具体产品,无法在市场上与其直接交锋。应对不理性的“专利流氓”,中国企业要大胆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