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经济改革的标志”
在成为金砖银行总部前,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等国际盛会也常被外界瞩目。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信上海峰会后,考察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地,并要求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俄罗斯《报纸报》发表题为“上海:中国经济改革的标志”文章称,上海的发展速度让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在上海的带动下,中国长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起来。上海已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文章说,从20世纪初,上海与香港就经济和金融地位展开激烈竞争。从2009年起,上海的经济总量就超过香港,位居中国首位。它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样板。
香港《南华早报》评论说,“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仿照香港自由港制度建立的经济试验场,也是中央政府经济改革中的关键”,意义堪比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深圳特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30年后的上海自贸区则象征着中国改革进入新时期,也许会有更多的城市和省份今后将跟随“上海模式”进行发展。
法国《费加罗报》去年9月29日在报道上海自贸区的消息时评论说:“作为中国经济改革测试的实验室,上海自贸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个谨慎的方法遵从了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文章还援引上海市领导的话说,上海自贸区是体制改革的国家战略核心,旨在提高在“国家竞争”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业绩。香港《南华早报》分析说:“上海之后还会有哪些省市?广东?天津?其中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自由贸易区的故事一定会继续下去,不仅是因为高层官员想向前推进经济改革,而且还因为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元素,使有吸引力的中国投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
美国富理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费达2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过去30年间到过上海“无数次”。他认为上海已发展为世界上最现代、最具活力的都市之一。费达说:“上海还需要积极地强化一些特征,以便向全球商界进一步确认,它是中国自由贸易的推动器。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在推进的改革,可能是关键。自贸区重点关注行政方面的改革。行政审批的繁琐,是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企业在上海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可以很快改善人们对在自贸区做生意便利程度的认知。”除此之外,减少对投资者的限制,也将逐步提升外国企业在上海自贸区的投资。他表示,多年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但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把上海发展为国际中心城市的努力,也是长期的过程。
新上海在中国深化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还体现在一些令外媒感兴趣的细微之处。经合组织近日公布的一项针对15岁青少年基础金融概念的测试结果发现,上海青少年平均得分603分,与美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大城市青少年相比,上海遥遥领先。《华尔街日报》6月引述总部设在美国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城市土地学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中国36个大城市投资前景的排名中,上海仍居榜首,之后是深圳、北京和广州。上海最受投资者青睐,地铁系统已扩展至上海自贸区和计划2015年底开业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周边地区,这些地区都充满商机。城市土地学会在报告中提到,海外投资者和开发商普遍认为上海是最透明、最便捷的投资目的地。
二三线城市还缺“上海速度”
费达还是美国国际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联合主席,他表示,鉴于上海发展迅速,很难拿上海和旧金山等与它结成姐妹城市的美国城市做比较。费达说:“上海集一些美国现代都市的优秀品质于一身,包括纽约、旧金山、芝加哥、亚特兰大等。我相信上海正处在成为西太平洋一个顶级都市的进程中。”
“上海是适宜普通人生活的城市,你可以放心地走进每一条街道,这是印度任何城市都做不到的。”《印度时报》专栏作家拉吉夫在《惊讶上海》一文中这样对比上海与孟买。他还写道:“包容性发展在上海不是口号,而是现实。”
一名经常往来于中日间的日本贸易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日本人定居上海,以前他们爱说“上海就像日本的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但现在觉得上海的经济规模、活力和城市建设正不断赶上东京,上海的生活消费水平也在攀升。这名日本商人说,上海的未来值得期待,但有一些“软件”问题还需要改善。有一次,他在上海的一家银行看到有人办理向外国汇款业务,竟然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在银行的一楼和二楼之间跑来跑去。他表示:“应当是银行业务员跑上跑下,替顾客完成所有手续。在日本的银行,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考虑到劳动力成本问题,日本一些规模不大的私人小企业更愿意去长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发展。
在很多欧洲学者眼中,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领先例子,但上海并不代表整个中国的发展现状,也不能代表中国的全部。伦敦智库“政策交流”的学者泰德·约翰逊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海代表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度,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用“上海速度”来概括。在不少中国二三线城市,当地经济发展还很慢,市民收入以及生活质量都与上海有着很大差距。约翰逊说,上海经济繁荣景象和纽约很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资本的投入,而不是国际市场资金的自由流动。上海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必须解决上海目前所面临的潜在问题。【环球时报驻美国、印度、日本、英国记者 吴成良 邹松 李珍 孙微 纪双城 陈一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