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来自中国的情侣正在丽世度假村沙滩上散步。新华网记者黄海敏摄
让中国人“回家”
在有关丽世岛的资料中,维基百科这样写道:丽世岛,原狄娃岛,于2008年重新开张后,转变为一流的度假村。
巧合的是,在后来对马尔代夫旅游部长阿迪布的采访中,他告诉新华社记者,正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马尔代夫旅游业一度经受重创,主要客源国欧洲和美国游客锐减。幸运的是,这个时候,中国游客出现并拯救了马尔代夫。“这是马尔代夫的幸运。”阿迪布说。
从这个角度而言,丽世在2008年开张后所焕发的生命力,与“中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在如今丽世岛每月500~1000个游客中,有近三成是中国人。
问题在于,中国人在走遍世界的同时,也因一些习惯和行为而引来争议。尤其是去年,一则马尔代夫度假村歧视中国人的帖子引来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将马尔代夫部分度假村与中国游客的矛盾空前激化。
丽世岛尽管颇强调空间感和距离,但在一些公共场合,记者依然目睹了一些插曲,例如夜间的露天电影前有中国游客大声说话,引来一些西方游客的不满,但出乎意料的是,服务生对此的解决方式是默默送上一盒爆米花。
“在对所有员工受训时,我们都强调尊重二字,无论怎样的文化和背景,只要选择来到丽世,就意味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相互理解了。即使是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我们纠正游客的前提也是不让他感到尴尬。”肖恩说。
事实上,在丽世岛,体现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游客尊重的细节随处可见。例如房间的指示和说明书上全部有中文,餐厅每一道餐食都标明中文名称,如果你随意走在岛上,甚至会突然有服务生笑着用中文说:你好,你吃饭了吗!
据肖恩介绍,在丽世全部500多名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人员中,目前已经有34位服务生受过基础中文培训,51位正在受训。
采访中,肖恩充满骄傲地说起一件小事。在岛上的意大利餐厅里,他遇到两个中国客人,对方不懂英语,肖恩的中文只是“你好吗”的水平。这时,一个刚刚从培训课程毕业的服务生过来,用中文问,你好,请问你们的房间号是什么?你们想要预约吗?想预约在什么时间呢?非常感谢。“哇哦,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作为总经理,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目前作为第一大市场,中国游客是整个马尔代夫都异常重视的群体,丽世当然也不例外。”肖恩告诉记者,除了目前在瑜伽中心专门辟有“中国理疗”提供拔罐、针灸、推拿外,酒店还很快引进中国厨师——对于中国人而言,出游中的饮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意味着整个行程成功了多半,肖恩和他的团队很清楚这一点。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从中国的市场和需求出发,让中国人在享用马尔代夫的海天之外,心理上产生“回家”的归属感。而事实证明也许这一天并不遥远。
记者离开的那天,肖恩换了一件粉色衬衫,和穿着白衣的员工们站在码头上挥手告别——一切都像第一天时一样,但一切又远不一样。
短短两天的丽世岛之行,正是由这样一个个看似微小却深入人心的细节组成。这些细节让游客产生还会回来的念头,同时也使人恢复对马尔代夫旅游业的信心——如果每个度假岛都能在本土和外来之间寻找到这种完美的平衡,马尔代夫的大海和蓝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魅力就不会消失,正如许多马尔代夫人所相信的:这座岛国最终不会被海水淹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