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德国“胜利模式”靠团结高效扭转局面

作者:黄培昭 青木 姚蒙 丁雨晴 蓝雅歌 来源:环球时报综合
2014-07-16 07:51:00

  靠团结高效扭转局面 能脚踏实地咬定目标

  世界热议德国“胜利模式”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巴西世界杯曲终人散,但围绕第四次捧得大力神杯的德国,人们的话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谁能想到,2000年时的德国还被嘲笑为“欧洲病夫”,经济停滞不前,参加当年的欧洲杯又一场未赢。14年后的德国不仅重获经济强国地位,在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而且拥有一支出众且体现着“统一与多元”的世界冠军球队。德国经济或足球水平处于低潮时,人们挖苦“日耳曼战车”零件不好,动力不足。当德国成功蜕变后,国际舆论又羡慕、欣赏甚至恐惧“整个德国都是世界冠军”。当然,各国媒体与学者也没有把德国完全“夸成一朵花”,而是既找德国长处,也找其短处,通过对比和分析,为自己国家的治理、社会和经济发展把脉。

  “德国的蜕变令人起敬、羡慕甚至恐惧”

  “1954年、1974年、1990年、2014年!德国是世界冠军!德国的胜利是团队精神的胜利!是德意志精神的胜利!”德国《明镜》周刊14日用这样一连串的感叹号来表达喜悦与自豪。德国新闻电视台将球队夺冠总结为“德国模式的胜利”,2000年欧洲杯失利后,德国足协就开始一项全球最大的青少年足球培训项目,每年的投入超过2000万欧元。长期坚持的青训模式“开花结果”,为德国足球打造出“黄金一代”。

  对德国的夸奖随处可见,并且不局限于足球。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大力神杯让德国重焕大国荣光,足球场上的胜利不仅体现德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也是其在全球拥有重要地位的象征。俄罗斯《观点报》14日报道称,夺冠让德国人感到更加自豪,展示出德国钢铁般的民族意志,提升了德国的国际形象。牙买加《观察家报》称,德国人的成功给牙买加的启示是“团结以及有系统的梯队建设”。名为“一个印度”的网站以“灵活:德国世界杯成功的咒语”为题评论称,德国人向世界展示的是“极度灵活且永不放弃”。在伦敦市中心的商业街聚居着很多阿拉伯人,做手机和配件生意的店主伊纳斯来自伊拉克,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比伊拉克的动荡,德国人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令人信服。名叫易卜拉欣的店员说:“相比巴西人、阿根廷人的率性而为,德国人平时活得太累,但日耳曼民族善于思考,所以产生了很多哲学家。”

  在这股“学习德国”的国际舆论中,一些同样热爱足球、又是传统经济强国的欧洲国家显然最受“刺激”。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称,“德意志高于一切”。法国BFM新闻电视台评论说,“德国足球表现了德国很强的集体效率和顽强的心理素质,这与德国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表现一样”。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收看英国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很多嘉宾和评论员都对德国赞赏有加。英国资深媒体人乔纳森在ITV台的节目中表示:“我们应向德国学习,不光是足球,还包括足球背后的东西”。英国《旗帜晚报》评论说,德国是英国的“一面镜子”,德国人的严谨、顽强值得学习。英国《每日邮报》认为,惨败的英格兰队应向建立在谦卑、忠诚和自豪基础上的德国队学习。勒夫(德国队教练)的团队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还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团结精神。更可怕的是,当大比分击败巴西时,德国人并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愉悦,或许没有任何时刻能这样集中表现一个国家的“无情效率”。还有《卫报》记者写道:“赢得世界杯证实德国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占据至尊地位。全球的教练不会再去西班牙取经,而是来到这片从波罗的海延展至阿尔卑斯山的广袤土地。从球员克洛泽身上,可以发现,德国人将美学和非凡效率超级组合在一起。而英国政客在琢磨,德国经济和足球同时复兴是否只是一种巧合,德国的蜕变令人肃然起敬、羡慕甚至恐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个人有性格,一个国家有特性,德国最大特点就是执行能力非常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紧紧咬定,而很多国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举例说,德国会想很多办法,为达到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比如处理好企业和工会之间的关系,不像法国那样,经济发展总受罢工和游行的干扰。冯仲平说:“同样,德国认清的事情也能坚持下来。比如对二战历史的反思,一旦认识错误,德国就能坚持下去,而这一点日本就做不到。”

  法国地缘政治学家皮埃尔·皮卡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自19世纪中叶开始就以一种军事纪律来要求国民,面对危机时要团结奋斗,而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人们更多强调的是保留自由行动权,重视个人利益,因此法国的改革很难深入。但皮埃尔强调:“德国的问题也可能出在这里——高度的集中制度有时会导致消极结果,德国先后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就很说明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