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阚枫)中国社科院1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北极开发是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影响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作为能源与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最终将是“多赢格局”,而中俄在北极开发方面的合作领域较广。
7月14日,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俄罗斯发展报告(2014)》。报告对2013年俄罗斯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观察,对国际热点问题和中俄关系的发展进行的深度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北极地区在地缘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2013年5月,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中国在参与北极地区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俄罗斯作为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大国,近年来更是不断加强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存在。
这份报告在分析未来中俄合作时,专门就中俄在未来北极开发方面的合作潜力进行了论述。报告称,北极拥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较高的地缘经济价值和军事战略价值,进入21世纪,北极称为大国博弈的新场所。
“北极开发是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影响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随着中国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其对北极资源和北极航线的兴趣将会持续增加。”
报告称,北极开发对中国来说最为直接的战略利益包括,北冰洋海底资源可以成为中国能源和资源来源多元化的新渠道,北极航道的开通使得环北极国家必然加快勘探新的大陆架油气田,加大石油出口,中国应积极参与北极的能源开发。
此外,北极航道也将为中国物资和商品运输渠道的多元化。报告称,北极航线预计比传统远洋航线降低成本11.6%至27.7%,主要由航程缩短所致,并与油价直接有关。
谈及中国的参与北极开发的前景,报告称,北极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单靠环北极国家难以实现,这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参与机遇。作为能源与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参与北极资源开发最终将是“多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