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以色列对加沙军事打击意在"安全换和平"

作者:王京烈 来源:中国网
2014-07-14 07:20:55

  二、阻止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和解,削弱巴勒斯坦使以色列在巴以和谈中处于更加强势的地位,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实惠。2014年4月23日,巴勒斯坦最重要的两大势力法塔赫与哈马斯达成了“和解协议”。以色列做出强烈反应,反对巴勒斯坦的和解协议,翌日宣布中止与巴以和谈。美国对巴勒斯坦两派和解表示“失望”,欧盟则支持两派和解并称其为实现和平的基础,但欧美国家普遍支持继续“和谈”。6月初新一届巴勒斯坦联合政府产生后,阿巴斯承诺:遵守不使用暴力、承认以色列国、接受各方此前达成的协议等三点原则。所以美国表示打算与新政府合作。美国态度的微妙变化使以色列深感不安。

  三、核心战略目标是实现“安全换和平”,即在维持现状或尽可能少归还被占领土的前提下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和解,使巴勒斯坦国成为一个没有军事力量的“微型国家”。远的不说,仅21世纪以来的10多年中,以色列就对加沙和西岸地区先后发动了6次大的军事打击:2002年的“防卫之盾”行动,2006年的“夏雨行动”,2008年初的“暖冬行动”,2008年底的“铸铅行动”,2012年的“防卫之柱”和2014年的“防卫之刃”等一系列军事打击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战略目标展开的。

  战乱的发展态势和走出“以暴易暴”的怪圈

  尽管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说:“国际社会的任何压力都无法阻止我们对加沙的军事打击。”目前也没有罢手的迹象,但战乱也不会持续太久。总的来看,面对这场战乱只有两种选择:继续采取暴力行动使血流得更多;更多的克制自己,寻求和平解决。

  以暴易暴不仅不能解决巴以冲突,将使双方付出更大的代价,其外溢效应还可能使中东局势更加动荡。如前所述,巴以冲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尽管目前巴勒斯坦缺乏实力,不可能依靠自身实力打败以色列,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即具有正义性、合理性。而处在强势地位的以色列也没有可能以暴力彻底征服巴勒斯坦人民,不会、也不可能将巴勒斯坦人全部赶尽杀绝。实际上,犹太人自身经历的几千年流散史和蒙受屈辱的苦难史,以及尽管复杂、曲折但最终建立自己家园的历史本身也已经充分证明了:暴力是不可能彻底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你想要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Do to others just what you want them to do for you.)这句源自古老《圣经》的话虽经一千多年的时光洗礼,却依然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和平共存是唯一出路,以色列掌握着开启和平之门的钥匙。半个多世纪以来,巴以之间总是战乱频仍、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扑朔迷离、难解难分,而通往和平之路很漫长、有很多障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巴以冲突这对矛盾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以色列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着进程的发展态势。处于弱势地位、且未完全解决内部“武装割据”状态的巴勒斯坦当然没有可能掌控冲突的发展态势。所以当国际社会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防止扩大事态和进一步伤亡的时候,我们更关注以色列的立场,更希望以色列能审时度势、不仅仅是解决巴以冲突问题,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不再游离在中东社会之外而是融入中东,使以色列自身成为“正常国家”,与中东各国和谐共存。

  当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努力探索外太空世界的时候,西亚一隅的巴勒斯坦仍深陷战乱蹂躏,不仅给巴以双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而世界对此束手无策时,不仅是巴以双方、也是人类的悲哀。(作者:王京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教授、上外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理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