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复制中国样板欲”改革开放” 提炼中国经验重新”看向东方”

作者:王文 来源:环球时报
2017-03-29 08:48:26

  复制中国样板——像领市长指示一样听我们讲

  在开罗的埃及外交官俱乐部,笔者参加了中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西非北非合作”国际研讨会。埃及前总理沙拉夫到场做主旨演讲,他用数十页的PPT系统讲述“一带一路”的全球重要性:“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项目,更是一种发展哲学”。

  来自埃及外交、智库和产业界的许多高层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一带一路下一步有哪些新举措?”“对埃及来讲,一带一路的项目哪些能对接?”“中国有哪些方面值得埃及学习甚至复制?”还有人问:“埃及怎么做,才能得到像巴基斯坦那么多的中国投资?”

  笔者在研讨会上讲了近20分钟,介绍“一带一路”的理念,尤其是讲到“强大政府”“有效市场”“基建先行”等三个中国发展的有效经验时,在场所有人纷纷点头并认真做记录。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会议闭幕环节,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博士做了近一个小时的总结,他用埃方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从中国为什么倡导“一带一路”,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哪些机遇,中国哪些发展经验可以与沿线国家分享等多个角度,生动鲜活地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和世界意义,并对埃及政府部门、经济开发区、工商界、智库如何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共同把中埃合作的蛋糕做大做优提出了诚恳建议。一位埃及外交官很了解中国情况,也知道金鑫博士当过地方官,他调侃道,此情此景很像是“中国某市长在做工作部署,各部门官员在领指示”。

  更重要的是会后次日,笔者与同行者赴120公里外的红海沿岸经济区调研。三位埃及老大使提前一个小时在旅店大堂等候,这对生活习惯常会不守时的非洲人来讲,相当难得。整整一天的车程颠覆,三位大使一路相随,介绍着埃及最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讲述着近年来埃及先后经历了两次“革命”、六次公投的前因后果,并称这不影响中埃两国的合作关系和埃及的前景,希望中国投资能重拾对埃及的信心。直到笔者回京后几天,他们还将相关的最新资料发来。

  在红海岸边、埃及第三大海港因苏哈纳港紧邻区,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国内成功经济开发区的复制样板——“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远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工业项目为主,涵盖加工制造、物流、保税、技术开发、商贸等主要产业,融居住、商业、金融等功能区为一体的国际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

  类似这种全盘复制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商贸区最早始于1994年。当时埃及官员多次访华,提出希望中国能帮助埃及建立经济自由区,1997年两国商定后中国开始为埃及提供经济特区建设经验。2008年中国商务部通过公开招标,决定在非洲建设6个经贸合作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整个园区有商务商业综合服务中心,餐厅商场超市体育场一应俱全,入驻中国制造型企业32家、服务企业33家,为当地创造一万多个就业岗位。尤其是新苏伊士运河改造完成后,“一带一路”与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开展的项目将全面对接。

  走进全球最大玻纤生产制造企业巨石集团在这个经贸区的硕大车间,笔者看到数百名非洲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据巨石埃及副总经理杨继祥介绍,自2014年投产以来,巨石埃及已成为集团第4大生产基地,近1000名员工90%是埃及本地人,产品直接销往欧盟,劳工、关税等方面降低了15%-30%的成本。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发自内心要感谢中国人的地方!”埃及前驻日大使希萨姆感叹道。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