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各国给什么待遇

作者:唐 钰 蒋 丰 水 六 青 木 柳玉鹏 来源:环球时报
2017-02-27 16:47:5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来说,这都是一个引发轰动的消息。然而,国内舆论场的反应再次证明,95岁的杨振宁是中国目前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受到争议最多的科学家。有人盛赞他的科学贡献,有人议论他的婚姻是非,有人警告“群嘲杨振宁,小心寒了人才环境”,更多人纠结于“他到底爱不爱国”。“最好的科研生涯留在美国,晚年回到中国,享受在国外没有的待遇”,这是非议杨振宁“不爱国”中一种最典型的声音。那么在其他国家,供职于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对于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美国:当国家科学院院士,特权少

  在美国科学界,代表最高水平的机构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其中,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在美国仅次于获诺贝尔奖的最高学术荣誉之一。

  不过,成立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一个“由杰出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协会”,没有政府拨款。成为该“协会”的院士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物质待遇不会有什么变化。院士没有特权,不能更快地晋升职称,而且如果在学术上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可能会得不到相关单位的续约。他们在为政府提供科学和相关技术服务时没有办公室,也不获取个人报酬。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个头衔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含金量高,不过它对应的名称更准确地来说是“member”,也就是会员。这家“协会”的院士每年须为自己的头衔缴纳200美元的会费。如果3年不交,就转为名誉退休院士。据了解,美国院士的资历或许能在申请科研经费时有帮助,不过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申请的项目内容。

  说到美国科学家的待遇,有一个事例总被提起。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华人院士上世纪80年代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其任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得到了一个特殊待遇——学校停车场的“优先车位”。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待遇已经很好了,因为这所大学的车位一直很紧张。

  在美国,院士头衔是一种“非物质化的荣誉”,与此同时,它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必须为其所在领域的年轻科学家做出表率;需要为联邦和地方政府提供广泛的政策咨询。

  北美大学系统中,学校内部的教授头衔往往更有分量,能在学校享受一等的教授收入和待遇。依照北美学校的“教授治校”理念,对学者的评价不完全依赖于官方或半官方机构的认可,大学有较大的自主权。反过来说,评上院士,未必能在学校内部评上教授。

  近几年,媒体对于美国科学界待遇的关注,焦点多在收入差距方面。《自然》杂志2016年的薪酬调查显示,201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有29名医学研究者的人均收入超过100万美元,10名以上的非临床研究者收入在40万美元以上。然而,数以千计的博士后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