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来源:影像国际网
2016-10-20 12:52:46

影像国际网www.photoint.net从2015年开始举办“日常”系列展览。我们希望把这个从2015年开始的系列展览及影像国际网本身不断打造成一个“发现”的平台、一个中外摄影师“相遇”交流的平台,继续与观众、与媒体一起去发现那些有想法、用心拍照、在成长中、但还不太知名的国内外青年摄影师们, 发现那些充满思想与想象力的作品,并向公众推荐。

这些作品,除了在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以多媒体幻灯形式展示的20位摄影师作品外,还有8位摄影师的作品以图片实体展的方式呈现在北京国际摄影周影像艺术空间4号馆C4-08展位;接下来,影像国际网还将在第十一届中国摄影艺术节(11月4日-11月7日,北京怀柔雁栖湖周边)期间以图片实体展加多媒体幻灯演示会的方式对于其余15位摄影师的作品进行展示。

幻灯展示作品: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杜扬 - 暗时间/耳鸣 - 中国 duyangfoto.com (图虫摄影师)

无论是充满谜团的人类本身,还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奇妙的一瞬间,都令我产生想要解谜的欲望。照片捕捉下来的,多半是生活中的杂音。这些时间断面上的碎片,就像日常采样的声响,存在高低、粗细……它们隐秘而私人,丰富而细碎。当它们被并置在一起时,则会相互作用,从而成为一道密闭的音墙,如同“耳鸣”一般,隔绝出一个小世界——它的迷人之处,正显形于“不解”之中。

杜扬,1988年生于安徽合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Morgan Maloney –I’m new here – 美国

作品与建筑结构相关,将日常普通的景观转变成发人深省的作品,作品中展现的现实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熟悉。

摩根·马洛尼(Morgan Maloney)23岁,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Ricardo Diez Baeza - 日常•邂逅 - 西班牙 diezbaeza.com

本系列作品摄于美国,拍摄时间长达数年。这是一部半自传式游记,全来自于我对童年的回忆,当时我的父亲住在加州,不在我身边。这些图片捕捉了我记忆和幻想的片段。记忆当中也包含了虚构的部分,这是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有时,我们故意忘却一些重要的事;有时,我们以为梦境成真。对过去的怀念,以及父亲断断续续的陪伴,让我变得脆弱。这些图像都是我童年的映像。

里卡多·迪茨·巴埃萨(Ricardo Diez Baeza),1977年出生于西班牙。2013年,他的处女作URBACIDE出版。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朴亨烈(Hyong-Ryol Bak)- 图形 – 韩国 bakhr.com

《图形》项目开始于2013年,主要创作内容是人为改变自然空间,并从空中视角俯视,用相机记录变化。照片当中的自然界距离城市中心很远,人迹罕至,极少被人们注意到。我尝试创作出多样的视觉元素,将它们融入自然空间当中。创作出的所有作品都会在拍摄完成后消失。

朴亨烈(Hyong-Ryol Bak),2012年 毕业于韩国,首尔,韩国艺术综合大学,艺术硕士。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Gidon Levin - 21 22 23 - 以色列

这一系列与我在伞兵部队服役的经历有关。它们拍摄于我服役期间。我离开军队多时,已经使部分回忆变得模糊。而这些照片却令我想起那段经历。也许这些照片看上去稀松平常,但仔细观察,却能够感受到归属感与兄弟情。我似乎试图通过摄影回忆过去,同时也为那段回忆赋予全新的意义。

基登·莱文(Gidon Levin),20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路撒冷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系。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Léonard Pongo - 不可思议 –比利时 lpongo.eu

这是一部纪实摄影作品,该系列将焦点关注在刚果共和国加丹加省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众多不同人物之间的亲密联系(包括朋友、家人等),描绘了一个在国家内部冲突下被摧毁的世界;也正是这些普通人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他们私密的个人生活。

伦纳德·庞哥(Léonard Pongo)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社会科学系。他的长期拍摄项目《不可思议》(The Uncanny)于2011年在刚果开始拍摄,该系列作品多次获奖并受到国际认可。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神思远 -荒蛮志–中国 (图虫摄影师)

《荒蛮志》大部分拍摄在冬天的水边,地点多为北京郊区。我的大部分的相片作为日记或者素材存在,之后按照某一种感受归类或者拼接成一组相片。这组相片体现了我对于与自然相处的某种发现,更多是对“荒蛮”作为一种自然常态,它所散发着的微妙的戏剧感的一种有意识的拼接。

神思远 ,摄影师/《平面国》主编,喜欢写诗和河边散步。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中田博之(Hiroyuki Nakada) -上海 - 日本

1999年,我来到中国。也正是那时我搬到了上海。当时我专心致志地拍照片,记录我的生活和回忆。2008年2月我回到日本,摄影彻底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享受在路上拍照,收集那些“鲜活的瞬间”。对于我而言,摄影已经成为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令我的好奇心爆发的重要工具,摄影带给我的快感,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胡惠颖(Ore Huiying)-湄公河,母亲河- 新加坡 orehuiying.com

湄公河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陆渔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每公顷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流域,在湄公河下游生活着约500万人,靠湄公河获取食物或谋生。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面临着对于水力发电日益增长需求的威胁,而水力发电是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首选能源。

胡惠颖(Ore Huiying)来自新加坡,纪实摄影师。

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幻灯演示会亮相中华世纪坛

张一 - 后山–中国

我长大的地方,是北京郊区一座借鉴了前苏联规划的“工业城”,后来,这批工厂被设立于平原至山区的交界处,位于后面山谷中。

我家的楼,就在这里一处小山脚下。我没事就会上山转转,山不大。我发现,有些山下住户借助山上的石头划出地盘,用树枝圈起院落,搭建窝棚,形成自己的独居角落;有时候栅栏门开着,更多的时候锁起来。极偶尔的,我会翻进去,发现他们的活动痕迹:种菜;喝酒;修葺大雨冲毁的小面积耕地;窝棚的玻璃门看进去,挂着毛主席画像。春天,桃花会落在石头上,远处有火车。我们似乎共享这个独处的空间。这些照片,拍摄于2011年至2014年之间,我上山散步时。

张一,1982年生于北京,现生活工作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