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斗,与地斗,与动物斗——援埃农业职教专家工作生活纪实

作者:侯黎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4-27 21:34:17

变革教学模式,培训教师,造福埃塞四方

梅余斌坦言,Alage农学院教师薄弱的基础也给专家组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他说,就是在植物系,也尚有老师不知道怎么吃西瓜:“埃塞老师的实践经验非常缺乏,在中国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进行。”

玉山江•麦麦提也告诉记者:“这边的老师口才特别好,一个知识点就能讲一个小时,但最大缺点就是动手能力差。”

受到教师实践能力的影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极为缺乏。粟学军说,有学生在给西瓜浇水时,把好不容易弄来的有限的水淋到西瓜的藤叶部位,而不知道淋到根部。

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埃塞方培训教师,就成了专家组的重要任务之一。据张茂清老师介绍,15年来中国专家已经培养了两三千名教师,另外专家组还会到校外进行培训工作。

哥纳努•塔斯侯姆刚刚大学毕业,目前在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任教。他告诉记者,他在大学里基本只学了理论课,完全没有实践性课程,而与中国专家一起工作后,变化非常大。

“我从中国专家身上学到很多实用性技能。我非常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我现在辅助他们工作,以获得技能,以后就可以将这些技能运用出去,造福社会。”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专家引入的立体笼养鸡技术,成本低,效果好,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除了基础薄弱,中国专家组对教师的培训还存在人员流失的问题。由于Alage农学院地理位置偏远,工资又低,很多培训出来的教师两三年后就会离职,甚至一年的离职比例就达到20%到30%,张茂清说。

提到中国专家组,Alage农学院副校长塔梅图•萨哈卢赞不绝口。“中国政府和中国专家们开启的这个项目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我们的农业技术水平还非常落后,我们能够开展培训工作的老师非常有限,要不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专家,我们学院负责的培训项目压根进行不下去,”他说。

中国专家对教师的培训对于学院的发展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各种示范中心的成立对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从中国专家那里获得技术非常有益,萨哈卢说。“之前我们也有些地和农场,但是它们无论从形式上来看还是运作体系上来看都非常传统,也并不适合进行培训。”

“中国专家传授给我们的技能非常先进,你甚至在其他大学里都看不到这些技术。正因为此,有五所大学每年都会派大量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参观学习。在将来,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得到中国专家的帮助,我们的农学院将成为这个国家引人注目的一角,也会成为一个群英荟萃之处。”

萨哈卢说,目前,Alage农学院已经在开始利用中国专家传授的技术培训一些农民和小企业主。他相信,尽管需要一定的推广时间,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些技术一定会在埃塞俄比亚获得运用。

日前,2016-2020年埃塞农业职教项目已经利启动。据招聘启事显示,自2001年至今,商务部埃塞农业职教项目已成功开展16期,累计向埃塞派遣中国教师405人次,通过开展教材编写、理论教学、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教授50多门专业课,传授70余项农业实用技术,为埃塞培训了5万多名农业教师、学生和技术人员,为埃塞农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帮助埃塞逐步建立起了适用于本国的农业职教体系。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项目期间中方每年需选派20名教师(含协调员1人)赴埃塞执行农业职教任务,每期任务执行时间为10个月(当年10月至次年7月)。

(编辑:涂恬 刁云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