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报告上递决策层 建议立即放开全面二孩

作者:王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5-10-16 14:46:38

“十三五”期间,生育政策作为最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值得各方期待。《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下称“人口报告”)已经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建议。

生育政策短期内或发生变化

上递的人口报告至少分别来自2~3家单位,可能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这些报告基于历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当前总和生育率水平、人口总量未来变化、人口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等作出预测。提出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是其中一份报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报告是应决策层要求上递的,显示了决策层对人口这个重大公共政策的关切,也传达出一个信号,生育政策有可能在一个很近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又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按钮,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人口政策的重大转折必然要发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认为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上述知情人士说。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底,才实现了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的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抽样调查,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4左右,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生育水平,一个妇女一生只生1.4个孩子。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这些信息显然已经引起决策层的注意。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各个层面有关生育政策的研讨会议相当密集,就是为了给最后的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8月份曾经有一场更高规格的政策调整信息汇报会,但因为天津港爆炸事件临时取消。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国家卫计委也委派部分专家分赴不少地方调研,一方面摸底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基层计生干部心态,为未来的政策变化做准备。

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尽管依然顶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帽子,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体现为程度高,还体现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后,老龄化更是加速推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与老龄化相对,少子化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查阅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调查数据可以发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路走低,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10年的16.6%。

根据人口统计学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18%即为“严重少子化”。青少年人口减少将对未来的消费、劳动力供应、创新等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另一个正在敲响的警钟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减少。根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与此同时,现存的劳动年龄人口内部也出现老化现象。这对长期以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应不再充裕得“取之不竭”,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

更值得关注的是,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人口结构叠加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直接给未来养老带来挑战。统计学者姚美雄认为,未来养老的财政供给压力将会增大,家庭和社会也面临养老风险的冲击。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将使大批中青年人口陷入养老困局。

与此同时,姚美雄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24岁到28岁的男性总量为4900万,22岁到26岁的女性只有3900万,相差多达1000万。这意味着,数量众多的男性将会被排挤在婚姻之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新的风险。

中国人口所面临的危机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育限制政策、城镇化等。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而调整生育政策则可以直接对人口结构产生影响。

“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用工危机、养老危机等问题会叠加在一起,带来巨大的挑战。立即放开全面二孩,然后放开生育限制,并在合适的时候鼓励生育,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三大危机,却是最直接、最可行的一个对策。”姚美雄说。

低生育率或拖累经济发展

在人口学者看来,中国的人口问题早就在释放一个又一个预警信号。除了2012年出现的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单独二孩政策全国范围内遇冷之外,预期中的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如期而至也是一记警钟。

按照人口生产规律,1986年到1990年中国的第三次婴儿潮发生后,在这代人生育高峰时段,应该出现一个相应的回声婴儿潮。再加上2013年底开始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有关部门一直确信,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出生堆积。但观察最近十年的年出生人口,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潮峰。

婴儿潮爽约更加印证了人口学者的判断:目前中国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非常低,总和生育率也已低至值得警醒的水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当年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1.18的水平。考虑到漏报因素,这个数据没有被官方采信。但据多位人口学者的研究,中国总和生育率目前在1.4左右,远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

由多位人口学、心理学博士联合完成的《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人理想子女数呈减少趋势。平均理想子女数目前基本稳定在1.6至1.8之间。

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学者郑真真曾经参与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的五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人群只有三分之一最终生育了二孩,有一部分声称要生二孩的,后来并没有生二孩。

郑真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总和生育率走低并不奇怪,因为遏制生育意愿的三个因素在现代人群中非常明显,包括进度效应(越推越晚就不生了)、不孕效应和竞争效应(在事业和生育的竞争中选择前者)。

由于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人们对低生育率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人口学者黄文政称,低生育的前几十年是享受人口红利,后面可能上百年要还债,拖累经济发展。

中央党校经济学者周天勇也认为,人口因素是中国目前出现经济下行的首要原因。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通过消费群体和收入边际消费率的不同,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单独二孩消息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布的,全面二孩的政策变化,会不会在这次五中全会上有新的突破?我看即使今年不放开,最迟明年初也应该放开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