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也是卢沟桥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回顾历史,从伤痛中汲取那场人类浩劫带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凝视现在,在发展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我们展望未来,在希望中找寻中日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契机。
中国日报网7月21日电(记者 刘婧)正确对待历史是把握好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中国作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做出了哪些贡献,担负了那些责任?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日本与周边国家发展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有什么影响?
就这些问题,中国日报网记者刘婧日前独家专访了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胡德坤。
不忘过去,才能继往开来
胡教授表示,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段和平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中国发展最好、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新时代。胡德坤教授表示,谁也不能否定,战后70年是世界历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战后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换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无处不在。
胡教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战场之一。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而为推动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场战争也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成为中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和战后新中国崛起的起点与开端。我国是二战最大的战胜国之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对我国而言就是引为骄傲的盛大节日。为此,开展隆重纪念活动,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助于促进我国与反法西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有助于回击日本右翼势力为法西斯翻案、否定二战的正义性质和二战胜利的成果、否定二战胜利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秩序等,以彰显正义,捍卫二战和抗战成果。在国际二战史学界出版的著作中,基本上不写或很少写中国的抗战,这和战时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公认中国是反法西斯四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开展二战、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能让全世界了解中国为二战所做的巨大贡献。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是战后国际秩序规则的制定者,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该拥有重要的话语权,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盟国。
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当之无愧
胡教授强调,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是当之无愧的。其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第二,中国的持久抗战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是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据日方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东北8个、中国本部24个,日本本土仅1个,即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东北13个、中国本部22个、东南亚10个,即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 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余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多于太平洋战场。
第三,中国抗战不仅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所有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而战,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支援了世界。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等世界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加速了法西斯轴心集团的崩溃,也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步伐。中国抗战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盟国的高度赞扬。
由此可见,从卢沟桥事变抗战到二战结束,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1945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的广大地区牵制住了大量的敌军。”
中日关系,根本改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胡教授认为,近代以来,日本政府的政策的鲜明特点是:依赖强国,狐假虎威;欺凌邻国,唯我独大。因此,日本很难与邻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他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对法西斯势力清算不力,致使右翼势力坐大。战后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始终否定日本侵略战争性质,拒不向中国等受害国认罪,又追随美国,订立日美同盟,仇视新中国。1972年日本与中国复交,一方面,中日两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现了双赢的局面。但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不甘心中国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赶起日本,利用日美同盟牵制中国的发展;在钓鱼岛争端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上述种种,成为横亘在中日关系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从中日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美国一国独大之时,在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而又未完成复兴之际,日本依赖美国,打压中国,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根本改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社会的主流仍是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
谈到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胡教授说,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友好有2000年的历史,两国间的友好传统和相近的文化,是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基础。胡教授介绍说,以1894年为起点至1972年中日复交前,历时近80年,是日本侵略和敌视中国的时期。从1972年中日复交至现在,是中日关系回复到友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日间仍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上看,和平友好是主流。回顾历史,中日友好的历史长达2000年之久,不友好的历史只有80年。
胡教授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合作与发展的,将更多地采用共同体的方式合作发展。战后,从西欧开始的欧共体发展成为欧盟,经时间检验是成功的共同体。欧盟内部各国在合作中化解各类矛盾,由其是德国,对侵略战争的彻底认罪和反省,赢得了邻国和世界各国的政治信任,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
胡教授指出,日本右翼势力毕竟是少数人,可以得势于一时。但日本社会的主流仍是中日友好的中坚力量。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秉承“以和为贵”、“以合作为上”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中日关系,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使中日两国在“和”、“合”中能够受益,在“和”、“合”中取得共赢,完全能将中日关系调整到最佳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