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伊核时代”的中东向何处去

来源:新华网
2015-07-17 18:41:00

  政治版图 或将重构

  爱恨皆有因。中东国家对伊核协议的爱与恨无非都源自对维护自身国家战略与安全利益的原始冲动,而这份历经坎坷方才达成的协议很有可能让这些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最终导致中东政治版图的重构。

  首先,核协议会加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也会加剧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同逊尼派的敌对情绪。

  根据协议规定,国际社会将逐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有助其恢复经济活力,进而扩大伊朗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使其有更多精力和实力来巩固中东的什叶派联盟,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的胡塞武装等势力将可能获得伊朗更多的支持,从而对沙特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

  以色列和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由于历史等原因,以色列与大多数海湾阿拉伯国家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但是,为了抵消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他们之间很有可能会加强秘密联系,包括情报交流等。事实上,早些时候,以色列与沙特已经公开承认双方在秘密接触。

  其次,核协议的实施会影响美国与以色列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盟友关系。可以说,伊核协议谈判的过程,就是以色列与沙特等海湾君主国对美国这个亲密盟友日渐失去信心的过程。美以虽然表面上仍不得不保持亲密,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几乎到了要和奥巴马政府公开叫板的地步。而沙特对美国的失望则表达得更含蓄一些,但新国王匆忙地展开对也门军事行动,拒绝参加美阿戴维营峰会,与俄罗斯签署核能合作协议不得不让人产生沙特要改变外交策略的印象。

  奥巴马政府执意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当然有自己的盘算,除了留下一笔外交遗产外,更多是希望在不重返中东战场的前提下,借助伊朗改变打击“伊斯兰国”等地区极端武装组织上的乏力局面,“低成本”地运营中东战略。但是,这种政策是否会随着奥巴马卸任,新总统上台改变,仍需观察。不能否认的是,美国如此做法,客观上起到了“撮合”以色列和沙特的效果,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在本地区的话语权。(记者刘畅、杨志望、王波,编辑刘健、邵进,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