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运河开挖”的新闻处理:媒体需加强专业素养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5-22 09:39:06

“克拉运河开挖”的新闻处理:媒体需加强专业素养

中国日报网5月22日电(信莲)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1日发表评论称,近日,中国网络媒体丢下“克拉运河开挖”这颗新闻震撼弹。网络媒体本月15日引述宁波海事局官方微博的消息报道,“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在广州签署”,此举“意味着克拉运河开凿渐进”。报道的其他内容均为在网上相传多年的资料,例如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建成后航程可缩短1200公里。

克拉运河开挖是国际大事,估计新华社、泰国主要媒体肯定要报道这样的消息,而且中国方面的报道,应该会以官方通讯社的通稿为准。不过,笔者没有在新华社官网看到这则消息。

宁波海事局官微和官网也未见该局发布这个消息。宁波海事局在新浪微博的官方微博,自4月1日以来都没有发布过这样的消息。该局在腾讯微博的官方微博,自2014年2月以来便不再更新。

再仔细搜寻,最有可能被网络媒体引述为克拉运河开挖的消息来源,极有可能是广州《南方日报》于本月14日在第16版的报道:“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在穗签署”。该报道称:“泰国克拉运河研究和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广州举行,会上签署了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报道并没有说“克拉运河开挖”。

这篇只有四个段落的新闻,在第二段介绍了克拉运河的背景资料,第三段引述“龙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称,“开凿修建克拉运河不仅将惠及广东、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带,更有助于中国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助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第四段引述“泰方有关负责人”,指克拉运河项目“将为泰国民众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

此后数日的中国网络媒体都在报道中引用了这四个段落的信息,“意味着克拉运河开凿渐进”这么一句话渐渐成了“克拉运河开挖”。没有一家媒体详细调查新闻来源,把宁波海事局官方微博称为消息来源(猜测可能该官微也转载了《南方日报》的报道,但后来把转载撤了),然后就是拷贝和剪贴,“克拉运河开挖”渐渐地上了新闻版面。

克拉运河开挖如果涉及中国资金和技术,中国和泰国的国有企业等肯定要参与,但居然没有媒体对“泰方有关负责人”究竟是哪家企业的、龙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什么来头等问题深入了解。

香港媒体还煞有其事地采访北京大学专家,指“中国及泰国签署该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意味着中国将以本身力量打通克拉运河,有重大的政治和战略意义”。

又过了两天,台湾、马来西亚媒体引述了香港媒体的报道,马来西亚一家报纸还在封面报道“中泰开凿克拉运河”,雪兰莪州巴生港务局“急商对策”,要在一个月内开会收集应对方案。

尤有甚者,一些中国媒体的报道附上“在广州签约的照片”。事实上,这些照片中的场合,是中泰克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亚洲联合投资集团于今年4月1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签约照片。新华社在4月17日的报道称,这两家公司签约展开曼谷新老机场轻轨投资建设、芭提雅乌达抛机场改建、泰国国际会展中心投资建设、泰国克拉运河投资建设、NGV客车在泰组装生产等项目。一些媒体显然张冠李戴,把4月10日的签约仪式照片,误植为5月广州的泰国克拉运河研究和投资合作洽谈会签约仪式。

另有一些报道称,柳工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开始运作。事实上,这是泰国一家网站在去年3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消息。中国媒体广为转载后,这三家企业的股价受影响飙升,柳工集团和三一重工不得不出面澄清并无此事。

熟悉中国企业和单位办事习惯的人都知道,召开一项会议或讨论会,最好能有一些签约仪式来壮大会议的声势和重要性,所以会议、洽谈会之类的活动,往往会有一些“谅解备忘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实际上这些文件大部分都会被忘记。

跟进这类重大发展的新闻媒体,实在应该调查清楚。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对新闻报道再次沦为“传话游戏”而感到沮丧。

3月底,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逝世前,国际媒体因为一张假造的网上截图,就争先恐后报称李光耀去世,连向来可信度较高的西方媒体也这么做,没有一家国际媒体向新加坡总理公署求证。所幸当时新加坡政府迅速出面澄清,这个误报才没有继续成为传话游戏。

“克拉运河开挖”的消息如今已上升为中国媒体的“重要新闻”“头条新闻”,但因为新闻报道中并没有确切提到哪一家企业将负责工程,所以也无法由那一个单位出面澄清。这恐怕得在中国外交部例常记者会上辟谣了。

在传话游戏中,一句话从队首传至队尾,往往变得面目全非。新闻报道本不应为一种传话游戏。“克拉运河开挖”事件的启示在于,面对新媒体挑战的传统媒体,有必要加强专业素养。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政府未参与克拉运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