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中美应遵循建设性现实主义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作者:陈卫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5-06 10:57:37

陆克文:中美应遵循建设性现实主义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2014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日前在上海发布其最新研究报告《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US-China 21: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 under Xi Jinping)。他提出,中美应该在“建设性现实主义”的新框架下为双方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旁观者清,称自己为世界公民的陆克文先生能比当局者更客观地看待中美关系。在我看来,陆克文先生的观点确实很有意义,尤其是他建议采用以“建设性现实主义—共同目标”为核心的战略表述来指引双边关系的发展。

不过,从中美并不乐观的现实关系来看,这样的建议实际上带着理想主义色彩。比如,陆克文先生提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而美方则坚持,无论中国扮演多重要的角色,都必须是从属于美国的主导地位之下。如果假想美国会在短期之内改变这种姿态,可能就有些天真了。

陆克文先生还提出了由中国来领导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想,这二者目前由美欧主导。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尽管所有其他成员国都对一项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方案持支持态度,美国国会还是拒绝批准该方案。

近来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同样预示了美国打算如何应对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中国。而美国的态度无疑让它的绝大多数盟友感到欣喜。

属于美国的世纪就要终结了吗?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同样参与了陆克文先生这一报告研究,他在最近的一本书中反映出来的心态是:美国应当防止中国成为世界主导力量。而这就和奥巴马总统不断强调的一样—美国才是规则的制定者,中国不是。

不幸的是,这样的观念在美国并非仅为少数人持有,甚至也算不上是最坏的观念。像近来鼓吹“中国崩溃论”的沈大伟这样的人,他们的意见还可能被白宫所听取,陆克文先生就对此表示关切。

美国存在着力量雄厚的军工复合体,它们正是从世界上的紧张冲突局势牟利。而美国国会里,面对利益集团操控的那些妖魔化中国的游说意见时,立法者们却显得愚昧无知。

就在今年,随着美国大选的升温,中美关系还将不断被政治家们提出来作为竞选的工具。在美国政治家眼中,中国一直以来就像个可怕的妖怪。而在像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这样不擅美国政治之道但又真正了解中国的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不过无论总统候选人们准备说些什么,我认为他们很可能都会朝着背离陆克文先生的建议的方向而去。

在中国,情况也类似,鹰派以及民族主义群体不太可能认同陆克文先生的提议。陆克文先生也不肯定自己的意见是否会被中美任何一方所采纳。他说,两国政府要不要采纳这些建议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不过是在提供一种可能的图景。

他相信,要实现这样的图景需要的是两国的政治意志。实际上,两国当前的领导人习近平和奥巴马就有能力实现它。

问题在于,领导人是不是会把他们的政治资本用好用对,来推进这段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看待这样的政治愿景将区分出领导人的卓越与平庸。

是时候了,中美都应该要伸出双臂拥抱陆克文先生在“建设性现实主义”中所嵌入的理想主义,而不仅仅是为它喝彩。

(本文作者陈卫华为《中国日报•美国版》副主编 翻译:杨燕媚 编审:柯荣谊)

推荐阅读:

驳沈大伟“中国崩溃论”:crossroads并非十条路交叉

举个例子,沈大伟先生宣称自己在中国一共度过了八年的时间,但他在演讲时还是曲解了“crossroads(十字路口)”的中文原意。他向听众解释道,“十字路口”这词的意思是“十条道路交叉在一起”。不,前面只有两条路。沈大伟先生要么在中国多待些日子,要么多学点中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