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希拉里.克林顿通过视频宣布,对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她“已准备好了”,这意味着她成为全美国第三位、民主党内第一位正式宣布参与2016年总统大选党内提名竞逐的候选人--也是迄今最热门的候选人之一。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希拉里参选面临的第一个两难选择,是如何在两张“问题牌”中“二选一”。
正所谓“纲举目张”,作为一名党内提名竞争者,一名候选人,希拉里首先要构建的,就是本次参选的政纲框架。
民主党是现执政党,希拉里又是现奥巴马政府的前国务卿,顺理成章的选择,似乎应是贴近奥巴马暨现政府的政绩,尽可能让人们将自己和总统、政府连为一体看待,并将自己国务卿任内的政绩“最大化”。
然而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奥巴马目前并不像当年击败希拉里时那样深受选民欢迎。
CNN上月民调显示,近6成美国人(55%,满意率仅37%)不满意奥巴马的现行政策,希望继任者加以改变。希拉里及其团队不会想不到,2008年奥巴马就依靠公众对布什主义的不满赢了麦凯恩,倘若希拉里不和奥巴马切割,她将成为公众对奥巴马不满情绪的替罪羊,并可能重蹈当年麦凯恩覆辙。
不仅如此,希拉里长期担任参议员,又作为第一夫人频频陪同或单独出访,所担任过的最高公职--国务卿,负责的是外事领域,而奥巴马政府执政6年,却偏偏是内政、经济好评较多,外交领域“差评”如潮,倘主打奥巴马这张“问题牌”,届时弄不好恐出问题。
但放弃这张现成的“坐庄牌”不仅可惜,且有些不自然。正如《纽约时报》一篇评论所言,毕竟奥巴马在吸引有色人种聚居区选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是出了名的筹款“天才”,过分和奥巴马切割不仅会导致民主党内分裂,也可能令有色人种选票游离--而后者的一边倒正是奥巴马两次省选的关键之一。
希拉里的另一张“问题牌”,则是她的前总统丈夫比尔·克林顿。
许多民调和评论都显示,克林顿在“后冷战”的诸位美国前总统中“印象分”最高,且尤其在内政、经济治理方面得到好评,他当年那句“经济才是问题”至今脍炙人口,而如今美国选民所最关心的,也仍然是经济问题。见招拆招,希拉里参选势必要投选民所好主打经济,克林顿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恰可补她本人的短板,且在一些希拉里支持者看来,把“两个克林顿”联系起来,或许会让一些憧憬“这一个克林顿或许在经济方面做得和前一个一样好”的选民爱屋及乌。
但“克林顿牌”同样是双刃剑:众所周知,克林顿在任内不光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出彩时刻,也有“拉链门”这样导致他任内被弹劾的“麦城”,尴尬的是后者偏偏涉及家庭,而这样的“问题话题”对于希拉里而言,弄不好就是一枚接不得扔不得、左不得右不得、轻不得重不得的“定时炸弹”,回答或不回答、怎样回答都动辄得咎。在美国的选举氛围里,想让选民们只想到这对“总统夫妻”的“比翼双飞、郎才女貌”,而丝毫不去想其它的“狗血八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选民忘了,共和党对手也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重新回忆起来,并趁势塞进更多“佐料”。
从竞选视频看,希拉里团队最终选择了折衷方案:她没有直接批评奥巴马的现行政策,而只强调自己会做得更好;她只字不提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使用了和比尔.克林顿时代一脉相承的许多语言、理念和切入点。一言以蔽之,表面上她似乎拿着“奥巴马牌”,但牌上却写着“比尔”,短短的视频中,中产阶级形象贯穿始终,“美国梦”不绝于耳,这更接近比尔·克林顿的“中间路线”,而和奥巴马更"民主党化"的现行美国政府路线有相当距离--下一个问题是,如果她真的就此一路谈"美国梦"和中产阶级到底,她能比共和党人(比如杰布·布什)谈得更好么?要知道中产阶级传统上是共和党的选票基础,而“美国梦”更是共和党新保守主义者的“原创主打歌曲”。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