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紧“自由行”绕不开经济难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2-28 08:36:43

中国日报网2月27日综合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近日公开表示,来港旅客人数增加对市民生活造成压力,会继续向中央政府及大陆、香港部门商讨是否有收紧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间,限制、减少大陆居民来港人数。那么若“自由行”政策收紧后,香港与大陆将受哪些影响?下面跟着小编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看下专家们如何解读的。

自由行带来的经济红利有目共睹

一般简称的“自由行”指港澳个人游,是自2003年起实施的大陆居民赴港澳地区旅游的政策。自由行对香港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从2003年7月开放内地自由行以来,到2013年10月,香港一共接待了1.24亿名内地自由行旅客。仅2013年1到8月份,内地赴港游客2682万人次,占全部访港人数的75.4%。自由行带来的经济红利有目共睹。

香港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通过经济预测模型,假设香港政府年内“一刀切”,把内地自由行旅客人次减少20%,香港2014年的GDP增长将由原本增长3.3%下降至1.4%,损失近393亿港元,其中服务出口将大幅减少,内部消费也可能下跌;失业人数则预料会上升0.27%,按照新股380多万的劳动人口计算,将有1万多人因而失业。

融合摩擦被一些香港激进政治团体利用

近期大陆游客赴港购物,尤其是利用“一签多行”的出入境方式赴港大量采购引发的水货客问题,造成两地居民矛盾再度加剧。这种宽松的签证允许旅客每日随意往返深圳香港,政策订立的初衷是为了在香港有家人或是业务的深圳居民提供便利,但却意外地引来了水货大军。

水货大军带来的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两地融合的加深。当然也出现摩擦和融合之痛。在有关是否限制自由行的讨论中,正反两方面的声音都有各自的考量。

不可否认,自由行对香港经济意义重大。因此,“拟缩减大陆游客自由行人数”这一议题在香港相关部门展开讨论,却最终未有成型政策出台。

对于只有780万人口香港来说,大量涌入的访客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活不便和成本增加,有些牢骚和抱怨的声音实属正常。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磨合过程中的阵痛却被一些香港激进政治团体利用,挑起两地的矛盾。

香港继续需要自由行是不容置疑的,但抑制大陆游客过快增长也确有必要,这两种需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香港的社会问题都归咎于自由行是冲动和轻率的,如同大陆互联网上有人呼吁“抵制香港游”一样荒诞不经。

梁振英:“两会”期间要商讨“自由行”政策

过去数周香港多个地区出现居民示威,矛头直指大陆游客,香港政府已数度表示目前是检讨“自由行”政策的时机。

香港特首梁振英24日在举行行政会议前主动澄清,中国大陆居民赴港旅游的“自由行”政策没有放宽,现时仍然维持大陆49个城市。他强调基于香港的接待能力及压力,将赴北京争取收紧游客赴港政策的空间。

梁振英表示将于3月参加“两会”期间,与中央商讨是否存在收紧现行政策的空间,使到港人数的自然增长趋势受控。港区人大代表叶国谦建议中央采纳将“一签多行”改为“一签若干行”的建议。另一位港区人大代表田北辰建议将“一签多行”封顶至30至40次之内。

李嘉诚谈话引发经济担忧

“长和系”主席李嘉诚于26日在“长和系”年度业绩发布会谈及了大陆自由行(个人游)旅客的问题。“如果今天说我们不需要自由行,全部不需要,我相信股票会跌1000点以上。香港最大的得益就是有大陆很多方面的支持。”他同时建议自由行可以安排得更合适、秩序更好,称自己看好香港经济,认为香港最大划算的是有大陆大市场作为“靠山”。

而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认为,香港从来没有停止融入大陆,中央也从来没有停止支持香港,只是回归十多年来,这种融合必须“升级”和更加深入,不能也不必停留在自由行的浅层次上。在“后自由行”时代,香港将不再接受大陆经济“输血”,而是要发挥自身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为大陆的开放和国际化提供助力,也在此过程中挖掘自身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受到中国大陆大力反腐及整体经济表现放缓影响,访港游客消费也随之放缓。有分析人士说,部分香港本土派近年的反大陆居民言行及表现,导致大陆消费者尤其是高端客流赴港消费意愿下降。特区政府公布,2014年全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4933亿港元,同比下跌0.2%。这同样是推出“自由行”以来,香港零售业增速首次下跌。

(综合证券时报网、参考消息网、光明日报、人民网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