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现象的解读与思索

作者:黄钢 来源:南国都市报
2014-12-09 16:59:10

2011年,一位在美国的华裔“虎妈”走红,成为中美两国媒体炒作的对象。虎妈的题材在西方有许多可以炒作的卖点:西方名校毕业的女性教授,中国妈妈与两个混血女儿,严苛的育儿理论与实践。一时间,虎妈在中美媒体曝光率大增,甚至成了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以“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为标题。尽管也有不少人对虎妈说“不”,但西方媒体显然在这个话题上充满了反思与检讨。

虎妈一定是在西方炒起来的,因为这样的妈妈在美国是珍稀动物,看上去很新鲜。在中国,有比这个虎妈更虎更恶的虎爹虎妈,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中国这个“棍棒底下出孝子”、“望子成龙”和“头悬梁锥刺股”文化环境里,要找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孩子自由的父母不容易,要找对孩子严酷的家长,那一定比比皆是。

美国人的忧患意识之强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预警是超常规的。西方人说“东方的睡狮要醒了”说了几百年,结果我们还是一直挨打。所以,我们不必要对美国人的惊呼太过于当真,更不必沾沾自喜。真正值得我们警醒和反思的是:为什么中国出了不少一流的人才,但是就是出不了超一流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大家都注意到,许多西方孩子们的胆识、独立性,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特别是从无到有的原始的创造力明显是强于中国孩子的。许多学习科学的孩子是为了兴趣而学习的,是为了热爱而学习的。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考一个好成绩,而是有什么新发现。所以,即使他们现在在考试中处于中游,他们仍然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参天大树。中国才应该有更多的忧患意识,而不应该因为几个尖子生在竞赛里面获胜而沾沾自喜。

不管如何,这一刻东西方教育界都对对方的培养模式进行关注和学习,同时对于自身的问题进行反思。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从本质上说,东西方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地不一致。中国孩子也不是没有课外活动,美国孩子更不是整体在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如何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如何鼓励学生不怕失败积极探索的精神?这应该是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