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22日电(记者 王璟)中国人民银行21日晚间宣布非对称降息。从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在降息的同时,央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中国央行这一公告不仅在国内,在国际社会上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央行继2012年7月后意外降息,还是少见的不对称下降。此次降息意义何在?外媒对于央行此举怎么评价?中国央行降息又将对国际金融造成发生哪些影响?
降息激起全球连锁反应
央行此次降息对全球股市提振刮起了一股旋风。受央行降息的提振,欧股马上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衡量欧洲股市整体表现的斯托克斯欧洲600指数21日大幅上涨2.1%至345.24点,该指数本周以来累计上涨2.9%,因市场对欧洲央行的下一步行动抱有期待。丹麦Saxo银行首席投资官斯特恩·雅各布森表示:“今天推动欧洲股指走高有两大因素,其一是欧洲央行行长盘中的鸽派言论提振了市场人气。其二是中国央行宣布降息表明中国将着手应对经济下滑问题。这些消息让投资者当天风险偏好明显改善。”
接着美股也因此消息起了“化学反应”。美国股市11月21日开盘全线跳空大幅走高,美股标普指数(2063.5, 10.71, 0.52%)上涨0.52%再创历史新高。大宗商品市场中,纽约黄金闻讯跳涨收高0.6%至1197美元,白银上涨1.55%,原油收涨0.87%。分析指出这表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刺激增长这一问题上已逐渐趋向达成共识,这对于经济增长前景和股市流动性供给都是利好,股市因此高开。
减融资成本 促经济增长
央行为何选择这个时机降息,路透社指出,这一举措刚好发生在昨天令人失望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发布之后,该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趋于衰退。10月份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量下降,货币供应增长减少,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增长,由此市场期待政府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包括此次降息。摩根大通在研报中称指出,该行认为中国央行降息的“直接触发因素”是通胀压力大幅放缓至低于3% 。有经济学家称:“随着通胀担忧缓解,这为央行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
上投摩根基金肯定了央行此次降息的积极意义,本次降息延续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方向,时间上稍早于市场预期,因此对A股整体影响正面。行业方面,利率敏感型的非银金融、资金密集型的地产行业受益相对较多;银行虽受偏负面影响,但估值较低,预计影响有限。
此前路透社就刊文称,中国应尽快降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已成为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10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举措,但市场人士分析称,除此之外,全面降息亦应纳入稳增长的政策选项,并应尽快推出。他们认为,高昂的融资成本及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敌,亦是债务负担沉重的地方政府不能承受之重,选择全面降息对缓解眼下的债务负担有实质帮助。
其实中国已经完全具备降息的条件。面对并不稳固的经济回升态势,中国要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必须加力,而降息无疑是现实的选择,尤其是中国目前通胀压力不大,且预期不会成为下半年的主要矛盾。
中国的邻国韩国也在近期推出规模上百亿美元的刺激支出措施,以提振内需。韩国央行已在10月15日宣布将7天回购利率从2.25%下调至2%,这是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降息的目的在于支持国内需求和物价。
促进部分市场复苏 对房产影响有待观瞻
但也有外媒分析文章指出对央行这一举措的忧虑,这一意外决定的最初回应来自股市、原油和大宗商品相关货币,澳大利亚元兑美元的汇率随即上涨。降息可能帮助这些市场的上涨, 但是对信贷带动下的增长走势感到不安的决策制定者们还是会继续忧心忡忡。一次激进的宽松措施和中国相关投资的命运被逆转,似乎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外媒还指出,中国终于让了一步,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忽然一下就变得明晰起来。降息应该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被视作物业市场的一个买入信号——房地产行业的颓势如果不得到限制,可能压制更广泛的经济表现。包括有针对性的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取消限购在内的一系列小规模的措施都只有不温不火的结果。更便宜的信贷可能阻止一次崩溃。但是大量的未售出房产库存意味着,这一行业也不太可能很快复苏。
(编辑:刘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