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老龄人口面临严峻挑战 须多方共同应对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0-28 15:28:38

港媒:中国老龄人口面临严峻挑战 须多方共同应对

10月28日,在银川市长城花园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几位老年人在制作手工艺品。 近年来,宁夏银川市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城市老年人养老渠道,投资建设智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便利。(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中国日报网10月28日电(远达)全国老龄委去年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有港媒发表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养老院的经历,凸显了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解决好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一起努力。

《南华早报》10月27发表张立佳(音)的文章称,我年届五十,身体状况却是极好,从未想过变老的问题。然而,过去两周在我父亲所在的南京养老院的经历,却使我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以及中国众多老龄人口将面临的极端令人担忧的境地。

我86岁的老父亲患有心脏疾病,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由于家中无力照顾,全家人决定把他送到附近的养老院去。

这家养老院并不大,但还是有很多家庭已经排队三四年等着送老人进去。我父亲也是托关系、走后门才得以成为其中一员。

这家养老院是在十年前,为响应市场需求,应对中国的“银发浪潮”而设立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但都不像中国的情况这么严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有1.85亿,而且由于平均寿命大幅增加、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

传统上,中国父母养育子女以备日后养老,“三代同堂”在很多老一辈人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现如今,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家庭规模比以前小了很多,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加,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个人主义,这些都导致家庭联系的紧密程度大不如从前,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养老制度。

北京大学去年开展了中国健康和退休的纵向研究,数据显示,只有38%的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

由于工作等原因,那些与父母不住在一起的人通常没有办法经常看望老人。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只在年底过春节的时候能有时间和财力回家一次。

对于那些无法依赖家人的老人来说,社会养老资源的窘迫现状可能会让他们心灰意冷。

中国的养老设施只能供应国内1.6%的老人,而指望政府突然在养老领域投入大笔资金是不现实的。说到底,中国还只是个发展中国家。

还有一个挑战是,中国未富先老了,这一点跟它的邻国日本不同。

甚至就算你已经住进养老院了,也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在我父亲所在的那家养老院,理论上来说护工是应该24小时待命的,工作内容从换尿片、喂饭到打扫屋子无所不包。但实际上由于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护工们没法及时响应每个病人的所有需要。

我父亲的室友是个80岁的半瘫痪老人,也没有孩子。有一次,他就被一个人丢在过道里解决个人生理问题——他的轮椅同时也充当马桶。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就那样坐在暴晒的阳光下提着裤子,看见有护工经过的时候就喊一嗓子寻求关注。当一个人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时候,尊严也就丧失得如此轻易而彻底。

我父亲要幸运的多。他有妻子和三个子女轮候在床边守护。有一次,我姐姐带着她已经成家的儿子去看望父亲,她半开玩笑地说:“儿子,有一天你也要向我对待我爸爸这样对待我了。”他儿子挠了挠头,礼貌地笑了一下。

事实是,他可能没那个能力,哪怕他是愿意这么做的。他还有个同为独生子女的妻子,夫妻两人要负责照看女方父母。到2053年时,全国大约有35%的人口会进入所谓的“银发浪潮”,而全球平均值只有20%。

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一起努力来解决。实际上,我们需要发动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政府应建立更多人们能负担得起的老人院;社区应为老人建立娱乐中心等服务设施,培训社区护工提供基础的医疗护理。

应鼓励志愿者看望老人。我父亲所在养老院的一位长期卧床的老妇人告诉我说,相比身体上的痛苦,她更无法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独感。

南京市政府正在考虑实行一项新政策:对于子女在家照顾父母且符合某些条件的,政府给发“工资”。各级人民政府都需要群策群力,制定更多创新性的养老理念。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老龄化迅速 养老保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