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0-08 14:54:30

外媒:中国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

6月20日,北京现代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双选会上展示点钞技术。当日,北京现代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双选会在校内举行,会计、电子商务、医学生物技术等7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点钞、清炒药材等技能的展示,数十家企业进场招聘,与参加双选会的九成以上学生签订了实习协议。自2008年以来,该校已连续召开6次大型校企合作会议,每年的双选会学生签约率高达90%以上。(新华社发 周良 摄)

中国日报网10月8日电(远达)近年来,中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异常抢手,就业率达九成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年复一年的就业压力。有外媒分析称,中国教育部门正在实施改革,力求解决教育结构失衡问题,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的矛盾;从更高层面考虑,努力培养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加坡《联合早报》孟丹丹 10月7日报道说,在被称为中国大学生“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毕业于安徽中等职业学校电脑制图专业的马冬生(20岁)早早就被江苏昆山一家自动化公司录用,月收入近6000元,与同时入职大学毕业生不相上下。

作为中职生,能在科技公司任职并享有与大学生同等薪酬待遇的并不多。马冬生对本报说,自己确实是特例,因为当年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过奖。

马冬生是百里挑一的优秀职校生,不过,他的经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在大量企业用工荒的现状下,有职业技能的职校生已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据中国教育部数据,中等职校生多年来一直保持95%以上高就业率,高等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也达到90%以上。即便如此高的就业率,技工数量仍有较大缺口。

缺少3300万技工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段敦厚去年在全国“两会”(人大与政协年会)期间指出,全国技工供需缺口达到2200万人至3300万人。

职校生炙手可热,薪酬上也不逊色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安徽省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副总受访时说,职校刚毕业的一线操作工人月收入不少于3000元,像钳工、油漆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一直都有缺口,而有本科文凭的行政人员月薪只有2500元,仍有不少竞聘者。

一位负责地方铁道工程配套项目的李姓管理人员告诉本报,在施工现场,技术娴熟的钢筋工、焊工、木工等高级技工非常受欢迎,薪酬远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之上,年收入10多万的非常普遍。

与职校生“抢手”状况大相径庭的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年复一年的就业压力。

据上海市教科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0年间,中国预计将新增9400万大学毕业生,而同期市场能够提供的白领、金领工作岗位不足一半,只有4600万。

大学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的矛盾,在中国政府看来,根源在于教育结构失衡。

对此,教育部门正推出被称为1999年高校扩张政策以来最大手笔的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将大学扩招后新设的高等学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学校,以此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增设本科、研究生学位制度,改变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的低学历状况。

将就业问题的解决寄望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只是中国决策层在一方面的考虑。培养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跻身世界制造强国,才是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中国最高层领导今年明显强调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隔九年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都发表了指示和讲话。

经济结构调整不快 职业教育难“升级”

事实上,在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职业教育也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不过,因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等原因,职业教育也难以“升级”。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的世界工厂。为保证技术工人的供给,中国的职业教育大规模快速发展起来。21世纪教育研究副院长熊丙奇受访时介绍说,始于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中职、高职毕业生。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已有1.3万多所,高职专科院校1300多所,在校职校生共计达到3000万人以上,每年向社会提供约1000万名毕业生。

每年上千万的职校毕业生再加上两千多万的新增农民工,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制造。不过,得益于人口红利的中国制造也一直依靠速度与规模在国际低端市场上赚取血汗钱,而对于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中高端产业结构目前并未形成。

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林受访时指出,中国目前的产业状况是职业教育一直未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

她说,中国目前仍是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发展房地产来拉动经济。虽然服务业发展迅速提高,但这些行业更需要民工这样层次的人员。

她表示,近年来城市里就业岗位缺口较大的,仍是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人员、营销人员、治安保卫和简单劳动人员。从数量上看,目前城市里的职位空缺仍然主要表现为“民工荒”而并非“技工荒”。

职校学生抢手 但专业不对口

安徽一所职校老师也对本报验证了这种状况。他说,职校的学生很抢手,但无法做到专业对口,不少学生只有到工厂当流水线工人。

除了产业状况的原因外,张林也认为,千篇一面的教育模式下,劳动力供给与市场脱节,也是造成数量并非不足的应用型院校未能提供相应数量应用型人才的原因。目前中国高职和专科院校已有1321所,占到2198所普通高校总数的六成。

另外,在高学历仍受重视的社会认知氛围下,职业教育也面对难以招到优秀学生的烦恼。

上述职教老师受访时抱怨说:“职校生源的数量与质量都越来越不如以往,来职校读书的,要么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要么学业成绩较差。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存压力,也不愁找不到工作,不少人也不认真学习。”

当选为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北京高级技师刘海旺也对媒体说,工人在企业里不受重视,现在只有差学生才考中专技校,甚至还有考零分的考生上技校的情况。

对此,熊丙奇指出,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是因为职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职业教育在课程、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形成个性与特色,没有培养出足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他说,虽然政府也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学历,高职可以升为本科、专业硕士,但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并不是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途径。

他指出,改变职业教育的地位,需要政府部门落实职业教育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自主设置课程专业,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打破一系列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学历和制度上的歧视。

张林的看法则是,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刚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向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这个过程至少还要走上数十年。

她认为,只有在市场的力量下,中国转型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大量岗位才会自然出现,也会吸引资源投入到相关的教育领域,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而这不是政府能够预知的,也无法通过行政配置教育资源来实现。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持续增长 两国均受益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40万年轻人出国留学,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有美媒分析认为,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的上升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会逐渐培养出全球最大规模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资源;而美国是中国留学生首选目的地,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