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丹霞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2014年7月8日摄)。 当日,一场大雨过后,甘肃省张掖市的丹霞地貌景观让置身其中的游人犹如进入画境。(新华社发 王将 摄)
中国日报网8月14日电(远达)随着“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愈发引人关注。有外媒分析指出,河西走廊新增的绿色让人感到高兴,经济带的前景也值得期待。
《联合早报》中国早点专栏8月14日发表记者于泽远的文章称,热闹了十多年的“西部大开发”口号如今在甘肃已很少有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习近平去年9月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相对空泛的“西部大开发”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和内容似乎更为清晰。比如,甘肃官方立志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长达9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则是这条“黄金段”的主要部分。与之前强调经济指标不同的是,如今的甘肃官方更加重视生态和环境,河西走廊上的绿色开始增多。
有“中国镍都”之称的金昌市的空气质量好过东部许多城市。位于城市东部的金水湖公园占地236公顷,其中五个湖泊水面面积超过60公顷,绿化面积超过70万平方米。园内树木成荫,还有大片薰衣草园地,公共卫生间墙壁上也开满鲜花,就像一个大花房,让人完全想不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戈壁荒滩。
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种树种花,不仅需要水源,还要从远处运来大量泥土。按照金昌市官员的说法,这里“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金昌市和金川公司将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成中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成中国西北最大的人工中水蓄水景观带,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一个宽阔的郊野生态型公共绿地和休闲场所,其在环保上的手笔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金昌市还设计出方便实用的“隐形垃圾箱”,将所有垃圾桶都埋入地下。民众只要用脚踩动垃圾箱盖边上的小齿轮,就可打开盖子投放垃圾。环卫工人也可借助工具,轻松将垃圾取出运走。“隐形垃圾箱”不仅有利于城市美观,更能有效防止西北时常刮起的大风将垃圾吹散影响环境。这一细节也显示了金昌的环保并非只停留在嘴上或纸上。
在河西走廊中部重镇张掖市,一个占地面积达5200公顷的湿地公园紧邻市区。公园由河流、草本沼泽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沟渠等人工湿地构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较好地保持了湿地的原生态特征。官方融合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宣扬生态保护理念。尽管游人众多,但湿地公园及其周边没有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张掖成功保留了一块“干净的肺”。
从强调经济增长到打造生态屏障,河西走廊新增的绿色令人欣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也值得期待。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官员观念陈旧、贫困人口众多、教育程度较低的现实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几天前在张掖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一名来自香港的女大学生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长连辑讲述了她在张掖彩色丹霞地貌景区看到的现象,称一些游客跨过保护栏杆踏在丹霞地貌上活动拍照,她和同学们试图劝阻,但这些人置若罔闻。
连辑先是批评身边的张掖官员没有做好工作,随后总结出造成这些现象的三个原因:一是设施建设不完备,二是管理人员不负责任,三是国民素质不高。他坦承,要改变这些现象还需要一个过程。
甘肃省已制定宏大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如果这一规划能够有效落实,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才不是一句空话。
(编辑:周凤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