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中)与女儿玛丽亚(左)和萨莎在北京游览慕田峪长城。(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中国日报网7月28日消息,中国和美国承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令人瞩目。外媒分析称,中美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超过了其它任何大国间的水平,两国都能理解相互依赖在约束彼此行为中所发挥的重要性。两国在寻求建立一个高层框架,防止竞争演变为敌对关系,这一努力是明智而紧迫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存在5种可能性结局。
全球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网站7月21日发表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Ali Wyne的分析文章称,由于中美关系的不断恶化将对世界格局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两国决策者和分析人士都在寻求建立一个高层框架,防止竞争演变为敌对关系。年初,美国进步中心(CAP)和中美交流基金会发表了一份重要报告,分析了这一努力的必要性。CAP在报告中解释称,“除非中美对两国关系走向达成共识,否则很难决定它们现在应采取哪些互利的政策措施。”
双方共同寻求合作框架的情况反映了中美关系非同寻常的重要性:这不仅因为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还因为它们的合作对应对时代挑战非常关键。寻求建立合作框架的努力也说明两国关系缺少必要的基础。
由于两国关系缺乏自然基础,中美目前别无选择,只能根据需要随时处理双边事务,并期望这种即兴应对的权宜之计可以随时间推移揭示一种理念。但问题在于,中美间的战略不信任增长如此之快,两国即兴应对的能力可能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虽然两国坚持认为它们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但它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力量过渡格局。有评论将领导力量和新兴力量之间的内在冲突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过去500年发生的15次力量过渡中有11次以战争告终。中美战争不但会破坏两国经济,还会导致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更持久的全球衰退。
好消息在于,中美关系的一些独特之处有助于它的稳定发展。虽然两国是竞争对手,但它们并非敌人。实际上,它们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超过了其它任何大国间的水平。与过去领导力量和新兴力量之间的关系不同,中美均为核力量国家;更重要的是,两国目睹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破坏,所以都能理解两国相互依赖在约束彼此行为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即使如此,考虑到两国战略文化的差异、两军对话的局限性及双方在确定彼此关键利益时面临的困难,简单否认两国发生武装对抗的可能性也不是明智之举。
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寻求建立高层框架的努力是明智的,也是紧迫的。2011年11月,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在给《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中宣布,美国的战略重心将“转向”亚太地区。2012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午宴上敦促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去年6月奥巴马总统表示,希望与习近平主席举行的阳光之乡峰会成为未来中美合作新模式的基础。
最近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六轮会晤为两国高层官员讨论这一观念提供了又一次机会。
虽然中美领导人承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让人振奋,但对这一关系的形式以及运行方式鲜有分析。以下是5种“新”的可能性结局:
1) 美国仍然是主导力量,中国选择发挥次要的、支持性作用(由于预期的中美力量过渡没有发生,所以仍然视为新的结局)。
2) 中国继续致力于国内建设。如果促进国内发展的政策导致与美国发生战略竞争,中国采取措施缓解紧张关系。
3) 中国和平地替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但不在其它地区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4) 中国实现并保持与美国相当的战略地位。
5) 中国和平地代替美国成为全球领导力量。
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所有“新”的可能性结局中,哪一个代表了中美最可能会共同接受的妥协结果?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案。其次,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哪一个结局最有可能发生?如果让我预测,我会认为:首先,中国将最终成为其后院的中心力量,然而美国仍将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参与者;其次,虽然中国的力量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压过美国,但中国将会成为促进全球秩序演变的主要推动力。
或许有人认为,有必要建立新模式的观点并不成熟;或许中美可维持紧张但可行的平衡关系,因为它们认识到,除了延续两国关系外别无选择。
(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