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120周年:它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作者:吴彦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7-24 15:29:02

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改变了东亚两个大国的命运。虽然以日本取得侵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惨败而成为历史,此后新兴的日本帝国开始疯狂扩张,最终走入毁灭的深渊,而中华民族则在陷入丧权辱国之痛中猛醒,进行百年复兴的奋斗。

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日本一些极端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靖国神社“拜鬼”,追求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应当如何认识120年前的这场战争?这段历史又告诫了日本与世界什么?

为铭记历史,知古鉴今,“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24日上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携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史学会共 同举办,广邀各界人士及海内外学术名家,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背景审视甲午战争对当今中国的警示意义。

日本:逐渐走向毁灭的深渊

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肖裕声曾撰文指出: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日本,选择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虽能得逞一时,但最终会将国家民族带入毁灭的深渊。

侵略战争确实曾给日本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首次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日本不仅取得朝鲜的控制权,夺取台湾和澎湖列岛,获赔白银2.3亿两(含3000万“赎辽费”),以及新开通商口岸等,还夺得价值1亿多两白银的战利品。首次战争赌博使日本获得意想不到的巨额回报,从上到下狂妄满满,野心进一步膨胀。甲午战争胜利刺激日本更沉迷于对外侵略、将整个国家变成一部疯狂的战争机器,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半个世纪,日本与中国、俄国(及苏联)、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几乎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交过战,将战火烧向整个亚太地区,其疯狂程度在人类历史中亦为少见。

1900年,日本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其出兵人数在八国中最多,并大肆掠夺京津地区,屠杀中国人民。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日本是最大受益国之一,获取了赔款的很大份额,并获得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

1904年,日本不宣而战,以突然袭击方式发动日俄战争,并以倾国之力疯狂下注,动员近120万兵员参战,伤亡人数近28万,最终从沙俄手中抢得中国的旅顺、大连以及辽东半岛,并控制了长春至大连的南满铁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列强无暇东顾之际,趁火打劫,发动对德国的战争,夺取了德国在中国青岛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的德属岛屿。

连续的胜利使日本错误相信,只要有举国武装的决心和毅力,走军国主义和战争的道路,就能够征服世界。此后,日本在侵略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对中国又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挑起了对苏联的“张鼓峰事件”,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变”,在一次次复制战争进程中,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使日本民族招致灭顶之灾。

回顾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扩张的历史,走的是战争冒险—获益—再冒险的畸形道路,直到彻底失败。战争确实使日本连连获益,但侵略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必然,正如中国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连本带利一起清算。

甲午战争120周年:它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1945年8月,美军在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市与长崎市投下原子弹,这也是原子弹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武寅认为“甲午战争是日本国策的负面开端”。甲午战争是日本武力扩张的第一场大仗,而武力扩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的基本国策,也是日本为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正因为如此,甲午战争的实际效果如何,对日本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或者说是示范效应。

签订《马关条约》,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他在给日本带来巨大战争红利的同时,也给他的征服对象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警醒,形成了最终埋葬日本的一个隐性的因素。

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时、武力扩张受挫时、以及战败后都曾有机会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从而悬崖勒马,避免越陷越深。然而直到今天,他仍然沉迷在历史的梦境中未能清醒,只要他一天不上历史的必修课,就一天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延伸阅读:日本向中国投降原始视频公布 日方代表紧张擦汗

中国:开始百年复兴的奋斗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认为过去5千年,多少次聚散盛衰,多少次救亡图存,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不但依然保留,而且在当今历久弥心、焕发生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接受力、反思力、融合力、凝聚力、创造力。没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就没有秦汉一统,没有民族大融合就没有大唐盛世,没有近代屈辱的失败和痛苦的反思,就没有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华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彭树杰指出,两个甲子以前的那场战争,是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口,深刻影响了中国120年来的历史命运,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创伤,丧权如果的《马关条约》写下了4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存舟(音)的悲怆诗句,甲午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战场惨败的奇耻大辱,自那时起从维新变法到现代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100多年苦难辉煌式的探讨,为的是彻底洗刷甲午战争耻辱,为的是实现复兴梦、强军梦。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撰文指出,如果说1894年甲午年是满清王朝由衰到亡的节点,那么新的甲午年就是中国由富到强的节点。

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受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达到了顶峰,这场战争成为压垮处于极度衰落中的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的一个甲子,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也因为这段历史,自此的120年间,甲午年就成为对中国人具有特殊含义的年份。

1954,第二个甲午年,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新中国,洗刷了近百年的耻辱,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扬眉吐气。

2014,第三个甲午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义无反顾地走在了崛起的道路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中国吹响了再次出发的“集结号”。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接近于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伟大目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越来越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甲午战争120周年:它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
 

延伸阅读:日媒:日本人是这样看待中日甲午战争的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年是甲午年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甲午年的特殊含义,具有非常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4不是1914,更不是1894。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严峻挑战。尤其是在国际上,一些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和平崛起,不断地在周边、特别是在东海和南海给中国制造压力。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给 中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的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呈现抬头趋势,他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现实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修改和平宪法,在历史观、钓鱼岛等问题上执意坚持错误立场,并且企图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围堵和遏制中国。在这种情形之下,回望甲午战争的历史,可以给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敲响警钟。正如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所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甲午战争以来中日国交的历史,战争多于和平,紧张多于友好。中国要居安思危,常存战备之思,牢记甲午惨败教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延伸阅读:大转折:甲午战争120周年反思

甲午战争120周年:它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点击进入专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