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隐秘市场有多厉害

来源:新华国际
2013-04-27 14:35:35

  非公开交易在美国资本市场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其演化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提升激起了证券交易所以及部分买方投资者的担忧。

  传统的非公开交易市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能在调整大额股票头寸的过程中不给整体市场留出进行对其不利交易的机会。

  非公开交易平台运营商Liquidnet仍然奉行这一传统模式,在其平台内的每单平均成交规模约为43000股。其他非公开交易平台则利用了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相关法规鼓励非公开市场与交易所争夺交易量。

  Sandler O’Neill的分析师里奇 雷佩托(Rich Repetto)指出,来自Rosenblatt Securities的数据显示,正是受此影响,非公开市场整体的平均成交规模已经下跌到了仅210股。他表示,主要原因在于非公开市场上使用高频交易策略的交易员越来越多。

  丹 马西森(Dan Matthison)负责管理瑞信(Credit Suisse)旗下美国规模最大的非公开交易平台。他于近期指出,交易所与非公开交易平台之间的界限已日渐模糊。交易所为了弥补市场份额下滑的影响,现已推出了结构复杂的新型交易指令以及返利优惠,此举有利于采取复杂高频交易策略的交易员,但与普通投资者拉开了距离。

  对于那些厌倦了市场不公的投资者来说,非公开市场提供了成型的交易规则,并且交易成本较公开市场更为低廉。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对非公开市场接纳程度的日益提升是否会降低公开市场交易价格的有效性。

  普信集团(T Rowe Price)美国股票交易部主管安德鲁 布鲁克斯(Andrew Brooks)表示:“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非公开交易渠道导致市场的这一功能减弱,这就不是一种理想的局面。”

  银行以及经纪商的内部撮合机制(internalisation)进一步增强了非公开市场的影响力,来自这两者的交易量占到了非公开市场成交量的一半左右。采用内部撮合机制的机构从其他经纪商手中购得散户订单,并将这些订单配对交易,剩余下来无法配对的订单才投入公开市场。

  Jones Trading董事总经理汤姆 卡特(Tom Carter)表示,这种模式并不符合市场利益最大化。他指出:“内部撮合从公开市场中抽离的巨大交易量对于市场整体以及投资者来说不利,尽可能地扩大公开市场环境中的交易量非常重要。”

  交易所正在寻求改革,此种举措将要求所有的交易都被导入公开市场完成,除非非公开市场形成的价格明显更加合理。其他方面则指出,监管当局可以按照非公开市场的设计初衷为其设定一个交易规模下限。这两种思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监管当局过去一年来为限制非公开交易而采取的举措中都有所体现。

  管理着美国第一大非公开零售交易平台的TD Ameritrade通过内部撮合机制完成交易,该公司非常关注任何可能限制竞争的监管改革。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莱德 托姆奇克(Fred Tomczyk)表示:“我们不认为交易所引发的这场讨论有利于散户投资者或者行业整体。”

  而交易所则认为,鉴于非公开市场的交易规模现已达到历史高点,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阿尔什 马苏迪 迈克尔麦肯兹 译者/马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