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学者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仍需厚积薄发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2-10-15 21:13:50

    【导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定于今晚7点揭晓,英国媒体调侃:经济这么糟糕,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应颁给任何人。10月15日19点,经济之声评论:中国学者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仍需厚积薄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按照预定时间,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北京时间今天晚上7点揭晓。路透社每年都会根据研究成果的引用量来预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今年进入路透社得奖热门名单的有四位经济学家,其中三位来自美国。虽然路透社认为这四位经济学家获奖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路透社的预测有时候并不准。有美国媒体认为,"猜测谁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些像预测股票市场,行家和门外汉不相上下。"今年糟糕的欧美经济让一些媒体对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充满了讽刺。比如英国的《卫报》认为,自从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至今一片混乱,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应该颁给任何人。我们在今年的热门得奖人选的名单里,没有看到中国学者的身影。纵观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们的理论存在时间长,影响力大,这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的要求,中国经济学家在这些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们刚刚在诺贝尔文学奖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但是中国学者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来看依然是一个未知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评论此话题。

    从今年这个四大热门得奖人选的这些学术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家心里还是在希望着这个奖项也能够帮助全球的经济走出困局。这种可能性大吗?

    叶檀:我想走出困难的局面可能性恐怕是不大。刚才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确实是不确定,但是有两个是可以确定的,第一个确定是即便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球的经济形势会依然低迷,第二是中国人虽然是有一些创新,但是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为了全球经济能够保持一个平衡的发展,我们现在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理论来做支撑呢?

    叶檀:从现在来看,第一个是发展经济学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关注。因为我们知道经济下行之后,从扶贫或者从两极分化方面来看,未来各个国家的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调整,也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做出了一定的建树。另外一个得奖的大热门是金融学领域的,这个金融学领域主要是已经应用到现实中的。比如说无风险的套利理论,比如罗伯特·席勒比较典型是用行为金融学的方法去研究市场非理性的风险,所以他预测出美国股市的涨跌,并且有有一定的准确度。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实用性以及对于金融市场的应用型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