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20日电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美国《纽约时报》9月17日称,单田芳作为一位杰出的说书人,以对中国古典小说和历史铿锵有力的口头演绎的方式,将评书这种起盛行于中国宋朝的古老曲艺形式带入了现代的中国,让它走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
在评书表演中,说书人往往身着长衫,坐于桌后,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说演讲评中国古典史诗。一人一木一扇,说书人通过声音语调的变化和肢体动作,说故事、讲评其中的人情事理。
评书看似简单,但对表演者的专业素质其实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说书人能演、会说、善写,还要求说书人对历史和文学批判有一定得研究,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记忆。
出身曲艺世家的单田芳先生,对评书艺术也有着极大的热情,但他并不希望自己只成为一个评书的表演者。曾在辽宁大学学习历史的他,发现这些经典史诗故事中存在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还有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于是,在1956年首次登台演出不久之后,单田芳先生就开始自己研究历史,对古典故事进行自己的诠释。
给经典带来新气象,单田芳先生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茶馆里逐渐有了名气。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人们希望在台上看到的是鲜活有意义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单纯全都是迷信的东西。
1976年,单田芳先生开始录制评书广播。不过,广播毕竟和茶馆里的演出不同,录制广播的时候,不但没有扇子、醒目这样的道具,棚里更是一个观众也没有,只有他和麦克风。这也就是说,他无法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表演。
但是,这并没有难道他。在录制自己第一部广播评书《隋唐演义》的时候,单田芳先生让3位工作人员坐在录音棚外当自己的听众,通过他们听书时候的反应随时调整表演。
据悉,这部广播评书在1980年春节的时候开始播放,总时长56小时。到全剧播放完的时候,大约有超过1亿中国人都收听了这部评书。这部广播评书的播出,不仅让单田芳先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也给整个评书艺术带来了又一个高峰。
中国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讲述说,在20世纪80年代,只要有人听广播,里面可能就是单田芳的声音。他让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最简单的方式,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又再次变得流行起来。
60多年来,单田芳先生总共录制了110多部广播和电视评书,总计12000集,时长达到6000个小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白眉大侠》、《三侠五义》等等。
即便是今天,当人们坐上北京的出租车,车上的广播也可能正在播单田芳先生的评书。48岁的北京的哥赵福伟(音译:Zhao Fuwei)说,对于他们这代人来说,单田芳是毋庸置疑大师级的人物,如果早先有“人气巨星”这么一说,那他就是最红最火的人气巨星。
“听他说书是堵车时候消磨时间的好方法,”赵师傅说,“他特别善于把复杂的历史故事讲得简单有趣。就算这些故事里的人物生活在很久以前,你也觉得你可以跟他们产生共鸣。”
近些年,许多中国著名评书艺术家相继离世,人们对评书的兴趣几乎被手机和游戏所取代,这门传统艺术也正在一点点消失。
尽管如此,退休后的单田芳依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中国青年一辈中推广评书艺术,创办学校传承评书技艺。他还不断接受新科技,经常通过微博宣传评书艺术。就在去世前5天,单田芳还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推广评书的线上公开课。
(译者:李保凤 编辑:高琳琳 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