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23日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新时代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报道,每年总有几次,一些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会成群结队的在外面排队。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在当地的老年大学里抢到比较好的位置。1983年,中国开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此后中国先后创建了7万多所老年大学。这些大学设立各种兴趣班,比如跳舞、网购和旅游英语,同时也有传统学科。去年,有超过800万的60岁以上的老年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这些人只占中国同龄老年人的3%多一点。在上海的老年大学,学生的平均年龄为65至70岁。
创办老年大学的想法并不稀奇。“第三年龄大学”运动以人生的最后三分之一而得名,1973年起源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的学生主要是退休干部。如今的老年大学多数为公立学校,平均每学期的学费为200元。
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求只增不减。在上海,6位有意向的老年人中,只有1位才能进入大学;在杭州,16个人中仅有一个名额。有的学校采取抽签模式,有的学校则是先到先得。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全体居民的35%,为2.41亿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增加到4.87亿。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居全世界榜首。
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每个城市都设立一所老年大学。毕竟老年人受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改善记忆和远离孤独,老年人独居会损害身体健康,增加自杀概率。这同时也符合儒家思想,孔子认为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美德。
但是,老年大学没有解决中国老龄化产生的所有问题。它们不能代替医疗保健,对贫困人口来说完全没有用处;另外还不能补充劳动力缺口。为了保证劳动力数量,中国政府决定提高退休年龄。
与此同时,老年学生都将毛泽东的名言铭记于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