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28日电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7月26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利·施近年来陆续造访了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和美日欧在华汽车制造商。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汽车企业已取得巨大进步。
施说:“如果在15年前坐上一辆中国国产汽车,你会觉得那是日本车、韩国车或者德国车的翻版。当时中国一些非合资的本土车企必须自行设计,于是它们大多仿造销量好的(外国)车型……中国公司首先复制设计,然后采购零部件,最后开设工厂大量生产。”
时至今日,中国领先的车企已经走过那个阶段,开始自行设计和建模。现在,你如果乘坐一些知名的中国本土品牌汽车,看到的是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复杂的变速箱和高级的车内装饰。“(汽车)产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之大的进步,的确不同寻常。”
数年前,施参观了上海汽车展,看到了数百家厂商展示自己的产品。他说:“当时(中国)一些本土公司已经开始琢磨如何进行市场推广……尽管目前我们尚未看到中国汽车行业整合的全貌,但一些领军者已然脱颖而出,能够出售自主品牌的汽车,而不再是生产和销售合资的外国品牌。”
2017年,美国国内新车销量为1720万辆,其中1120万辆是在美国国内生产,其余的为进口车。同一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7倍,实际产量是2.5倍。这意味着中国厂家有很多实践机会,能够更快掌握新技术。此外,中国现在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低成本零部件来源地。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已有多家电动汽车企业,除了比亚迪这类比较成熟的公司外,还有不少初创企业。中国正利用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来超越传统车企和一些国家的历史优势。中国人不会受到现有的生产设施和陈旧工作方式的束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施总结说:“美国公众眼里的全球汽车业往往以美欧和日本为中心,其实我们应更关注中国正在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