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千禧世代对比:中国完胜美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19 15:57:53

中国日报网2月19日电 据美国《纽约邮报》2月17日报道,美国出生在1982年至1998年的千禧世代(如今年龄在20岁至36岁之间)有八千万人,但是中国有着将近四亿人的千禧世代,是美国的五倍,其数量甚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总和。

美国千禧世代中有着三大议题:我们想买什么?我们的立场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然而谈起中国时,我们常常只看到其过去的一面:陈旧的刻板印象、旧社会的政治体制、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以及老一辈们。事实上,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走向成熟,他们已经开始扛起中国未来的大旗了。他们能够影响并且定义他们所涉足的领域,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在接下来的50年里,无论你要在当地的工厂找工作,还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无论你想要去海外旅行,或者从事汽水、手机、太阳能光伏板的销售生意,这批中国的年轻一代都将会影响到你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中国,致力于中国这批新生代的调查研究。这四年里,我发现了中国千禧世代的四大特点。

首先,他们是一群思想开明的人。中国的老一辈从小时候起就很少接触外国的文化。我有一个同龄的中国朋友小欢(音),他出生于1990年,四川人。他的父母还记得小时候整个社区的人常常挤进他们邻居的破房子,只为了看一眼那个钉在土墙上的月历——月历上的十二张“欧洲原野”的图片,那就是当地人对外部世界仅有的一点认识了。

然而,中国年轻的千禧世代从小时候开始就在关注外面的世界了。他们被称作“数码原住民”,90%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手机。

小欢和他的同龄人都接受过将近十年的英语义务教育。他能经常收看美国的影视剧、紧跟西方的潮流或是研究西方的政治。许多我的中国朋友都能引用马丁·路德·金(或是《老爸老妈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里巴尼(Barney)的台词。

中国的千禧世代不仅仅只是通过网络或者书本了解这个世界,他们还通过海外旅游的方式来亲眼看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全球的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悉,中国三分之二的护照持有者的年龄在36岁以下。虽然中国的护照持有者只占到全世界的6%,但是中国依旧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年轻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统计,中国2017年4月的出境旅游花费达到2610亿美元(约合1.655万亿元),而美国只有1220亿美元(约合7740亿元)。所以,各国的旅游产业必须要开始关注中国的游客了。

中国千禧世代的第二个特点是他们的发家史。我有个广州的朋友,他的父母告诉我在他们小时候经常挨饿。而同一时期的1969年,我的父母却在讨论是否要去参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自从1990年我出生以来,美国的人均GDP变成了原来的2.5倍,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但在同一段时间里,小欢见证了这个国家的GDP成长为原来的25倍。中国的年轻人们见证了物质层面和个人生活上的巨大转变——农村升级为城市,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狭窄老旧的民房变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他们的一生中,这些巨大的转变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三点,尽管中国有着4亿的千禧世代,但是数量还是“少”了。为什么这股人数众多的生力军还是太“少”了呢?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每个家庭里大概有5至6个孩子,而且当时的人均寿命为36岁。中国的人口情况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底部有着许多年轻人,顶部只有很少的老年人。传统的中国的养老模式是许多儿女赡养他们的父母,这是相对稳定的。此外,大部分人还达不到退休的年龄就去世了。

如今,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问题将会给年轻一代带来严峻的挑战。金字塔形的人口结构已经反转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延长了中国人的寿命,现在中国的人均寿命为76岁。但是中国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4-2-1”家庭的出现——4个(外)祖父母,2个父母,1个孩子——也就是说年轻人的数量相对少于老年人的数量。

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取得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是因为庞大而又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然而中国的年轻一代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不会也不能继续为世界继续提供廉价而又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创新”正是他们带领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国家收入水平步入中等阶段,但是经济增速大大放缓)。年轻的一代知道他们必须去创业,去开创具有高价值的领域,否则他们将无力赡养自己的长辈。

这些在中国崭露头角的坚毅企业家们将在世界的舞台上与美国的对手们进行竞争。一些年轻的企业家,尤其是程序员出身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譬如22岁的郭英达(音),他开创了一家直接连接农民和城市居民的互联网公司,旨在通过让农民了解具体的需求情况,达到农田生产的最优化。从全球的范围来看,这种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不仅能够引发农业经营方面的革命,还能够起到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

无法赡养老一辈人不仅会带来经济政治方面的危机,还会导致个人精神层面上的问题。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孝顺”的具体表现。“孝顺的孩子”相当于“好人”的代名词。所以,中国的年轻一代经常要面对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题。

许多人把中国的这些独生子女称作家里的“小皇帝”,因为他们打小开始就受到各方的溺爱和关注。然而随着这些溺爱、关注而来的是一些列难以想象的压力——名牌学校、功成名就、娶妻生子以及最重要的养家糊口。所以,虽然有一部分年轻人确实是被宠坏了,但是许多中国的年轻人都被这种关注和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事实上,中国的年轻一代比起其他国家已经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只是为了在中国激烈竞争的教育和职场领域里尽可能取得更多的优势。如今在美国的留学生里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大部分的人不惜支付全额学费也要到美国留学。

目前看来,我们的大学财政状况因为中国的这批千禧世代而得到极大的改善。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留学生将会回到中国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第四,他们很自信。中国的千禧世代见证了国家脱贫的全部过程,其规模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1990年后,中国教育体系的重点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成就。这一转变加上中国综合实力的飞速提高使得中国的年轻一代有了自信的资本。

强大的自信心使得他们开始质疑“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这一命题。有趣的是,随着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年轻的一代变得不再那么崇洋媚外了。

这批年轻的一代渴望更多的自由。他们将“自由”二字纹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写进歌词里。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反抗约束自由的传统观念。

年轻的女性一方面被告诉要好好学习、力争上游,但另一方面只要她们晚婚或者不结婚就会被称作是“剩女”。年轻的男性被告知要赡养父母、传宗接代,但是社会观念又规定只能有房才能结婚,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自己的长辈借钱,变成了所谓的“啃老族”。

总体而言,这些年轻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批不需要考虑温饱问题的群体,他们不必问自己“我们家今天该吃些什么?”相反,他们问的是“为了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祖国,我应该做些什么?”他们是被贴上无数标签的一代,是焦躁不安的一代,也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代。

作者:扎克·迪斯华尔德(Zak Dycthwald),《中国的年轻一代:这批焦躁不安的年轻人是如何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作者。近来搬回美国纽约,成立了聚焦“中国年轻人”相关问题的智库和咨询公司。

(编译:林煜国;编辑:齐磊 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