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18日电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经过农民、研究人员、政府机构和企业超过四十载的努力,以商业化规模种植的海水稻终于首次被摆上了中国人的餐桌,这实在是粮食生产史上的一大突破。
本月初,宁梦(音译)在网上买了一袋大米寄往男朋友家中。她的男友和父母一起住在浙江省的一个城市里,这袋大米是她送给未来公婆的一份礼物。
中秋节当晚,他们围在电饭煲前,盖子一打开,水蒸气和米饭的香气扑面而来,每个人都深吸了一口气。“我能感觉到嘴巴里的大米颗粒分明,”宁梦给予这袋大米最高的评价,“我的男朋友说吃起来像是他小时候在村子里吃到过的大米,味道非常好。”
这些大米不是在传统的稻田里、在清水的浇灌下种植的,而是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黄海岸边的盐碱地种植而出。
目前,中国约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为盐碱含量过高而无法种植农作物。中国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曾表示,如果这些土地有1/10被种上耐盐碱的水稻,中国的水稻产量将增加近20%。他说,这些土地可以产出5000万吨大米,足以养活2亿人口。
报道称,在已经87岁高龄的袁隆平的带领下,一个研究团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最近他们让海水稻的产量翻了一番。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已开始寻找能够在盐碱地里生长的水稻品种。最重大的发现来自于广东科学家陈日胜,他在湛江遂溪县一处红树林附近发现了一种野生的红色水稻。经过数十年的性状选择、杂交育种和基因筛选,全国研究人员挑选出了至少8个候选品种,但这些品种水稻的产量都很低,每公顷只有2吨左右,仅为传统水稻的1/3,不足以进行大规模种植。
上月,在位于青岛的中国最大的海水稻试验田里,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海水稻的产量超过了每公顷4.5吨。
青岛初创企业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袁隆平团队的商业合作伙伴,今年8月,该公司开了一家网上商店,出售“袁米”品牌的海水稻。目前在售的海水稻是去年收割的,今年的新稻米将在下月进入谷仓。每公斤“袁米”售价50元,远高于普通稻米。但是仅在上月,就有近千人下单,自8月以来共卖出了6吨“袁米”。一位销售经理表示:“我们的销售收入目标是到今年年底达到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