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30日电 据英国《卫报》6月28日报道,随着全球对瓶装水需求的大量增长,人口众多的亚洲自然成了“排头兵”。而中国又是其中的“领跑者”,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据估计,2010年至2020年,亚洲地区的瓶装水需求的增长会超过140%,占全球瓶装水需求总量的1/3。
2015年,全球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质瓶子的需求中有28%来自中国。2016年,该国消费者购买了738亿瓶瓶装水,比前一年增长了50亿瓶。究其原因,是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和工资收入的提升。
塑料瓶已经变得无处不在。它既带来了经济机遇,也带来了环境挑战。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都缺乏有效的回收机制,而是依靠非正式的垃圾回收大军。
回收塑料瓶已经成为王青(Wang Qing,音译)夫妇的主要收入来源。她和丈夫每月仅靠回收塑料瓶便能够赚到约3000元。这足够他们租一间小房间,购买食品和必需品。每个月,王青都会到北京北部郊区的一个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的小村庄去几次,这里回收任何东西,从电视机到空调,从塑料到废金属。
《垃圾场星球》一书的作者、回收行业专家亚当?明特说:“在中国,回收塑料瓶以及整个回收行业更多是出于经济动机,而不像西方那样是出于环保需求。在中国很少会看到塑料瓶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尤其是考虑到PET材质的瓶子价格更高。”
中国零废弃联盟联合创始人毛达(音)说:“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塑料瓶的环境影响。由于缺少限制一次性瓶子的政策,中国的塑料瓶使用率很难降下来。”
此外,也有人认为,与欧美的公益模式相比,目前的模式更适合于中国。上海一家可持续咨询机构的创始人理查德?布鲁贝克表示:“从某种角度来说,非正式的体系更好,因为城市的工人们会拿走回收桶中的一切东西,不会挑三拣四。